第五百五十二章 臨沂之圍,解!(第1/3頁)
章節報錯
臨沂城距離兗州北部的白馬渡,足有千里之遙。
但袁紹得知鄴城被圍的訊息時,便立即做出了決斷,派曹操率兵四萬,飛速趕往白馬據守,防止林朝南下。
而此時,方才六月中旬而已。
經過前面一兩個月的交戰,如今袁紹麾下雖然仍號稱二十萬大軍,算算已然連十五萬都不夠了。
戰線從泰山邊境一直推進到徐州邊境,袁紹與劉備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如今再被曹操帶走四萬人,袁紹麾下便只剩了十萬大軍而已。戰場上劉袁雙方的兵力差距,開始逐漸拉進。
至於曹操抵達白馬渡之後的應對,以及袁紹麾下剩餘大軍的去向,兩人商量一番之後,也進行了合理的安排。
若曹操率軍抵達白馬渡時,林朝還未開始率軍南下,那曹操便據守渡口,與林朝隔河對峙不成問題。
若曹操抵達時林朝已經率軍南下,並且渡過了黃河,那曹操便退守陳留郡境內的長垣縣,那裡是大軍進入兗州腹地的必經之路。
至於袁紹本人,則率大軍撤退至濟陰郡治所定陶縣,然後分兵駐守左右關隘以及兗州治所昌邑,與西邊的曹操形成掎角之勢。
從地緣上來看,長垣縣與定陶和昌邑三城連成一線,足可將整個兗州沿南北分割開來,也能東西拒敵。
面對眼前如此戰局,想保全整個兗州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倒不如果斷捨棄兗州北部地區,來確保整個南兗州的安穩。
有陳留郡和半個濟陰以及山陽郡作為後盾,袁紹軍中的糧草也不用太過顧慮。只要能固守防線,堅持到劉備撤軍,屆時便有反擊的機會。
雖然還是有些不甘心,但這個已經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
曹操行事向來極為果決,見袁紹准許了自己的計劃,當日便率領大軍往兗州而去。
至於袁紹,也第二天召集眾諸侯升帳議事,並且在會議上丟擲了鄴城被圍的重磅訊息。
跟林朝之前預想的一樣,眾諸侯雖然極度震驚,但反應過來之後的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勸袁紹撤兵。
畢竟眼前一眾諸侯大部分人的根據地都在兗州,他們可不想自己被繞後偷家。
在群情激奮聲中,袁紹就坡下驢,索性直接宣佈了撤軍的訊息。
為防臨沂城中的劉備發覺異樣,袁紹縱然再怎麼心急,也只得再進行一波攻城戰後,才緩緩而退。
至於此刻的臨沂城中,有了荀彧和荀諶率領兩萬大軍援助,城防方面自然是高枕無憂。一連數日進攻,倒也應對得極為輕鬆,甚至連劉備本人都不用親臨城頭督戰了。
當然,依照劉備的秉性,他還是更喜歡在城頭痛快廝殺。
奈何荀彧、荀諶沒有沮授那麼好說話,兩人如今皆是內府成員,又是徐州的元老重臣,自然沒有沮授的顧慮,在勸諫劉備方面,也是繼續加大力度。
考慮到荀諶那驚人的嘴上戰鬥力,劉備自然不會再有由著性子胡來的自由了。
是以,這幾日劉備除了每天戰前演講一番,充作搖旗吶喊之外,便只能時不時去探望趙雲等三個病號。
嗯,連日的修養,導致典韋最近又胖了幾斤,體格寬度幾乎能和郯縣監牢中的許褚並肩了……
而荀彧如今作為徐州長史兼內府令,也不合適親臨第一線,便每日陪著劉備一起在城中東奔西竄,尋摸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一日,負責後勤的簡雍押運著新一批糧草到了,劉備得知訊息後,便極為興奮地帶著荀彧、呂虔去臨沂城東門迎接。
自從荀彧到後,劉備不僅失去了親臨戰場的自由,更是隨時都要處於重兵保護之中。
典韋重傷未愈,便用呂虔頂上。
至於為什麼是他,荀彧給出的答案是呂虔曾經擔任過林朝的護衛,這種事比較有經驗……
對此劉備表示,文若你說得好特麼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