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可能不知道,只用兩三千殘兵和近萬名百姓擋住袁紹十七萬大軍,是個什麼概念。

我們一般只會用兩個字來形容這種人:戰神!

劉備是戰神嗎?

當然不是。

至於麾下的張繡、徐晃、黃忠等將是戰神嗎?

也談不上。

但事實上,卻有那麼一群戰神,他們雖不善殺伐爭鬥之道,手中兵器甚至算不上鋒利,身上也無盔甲,卻憑著自己的血肉之軀,打退了一波又一波的進攻。

在流血死亡面前,他們自然也會驚慌失措,但心中的信念卻讓他們在極度驚恐中,仍未後退哪怕一步!

他們的名字叫:百姓!

劉備不棄百姓,百姓亦不負劉備!

當然,這些被臨時募集而來的百姓並沒有多高的覺悟,劉備胸中那股匡扶漢室的偉大理想,也絕不能感動這群目不識丁的底層人民。

但百姓再愚鈍,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樸素道德價值觀。

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這便是百姓心中的道理。

這道理,比天大,比海深!

劉使君不願棄我等而去,我等自然願意捨命守護使君!

除卻這些令人感動的戲碼之外,百姓之所以願為劉備效死的根本原因,落點還是林朝在徐州施行屯田新政,以及……賈詡功勞。

作為徐州初代目摸魚宗師,賈詡看似每天喝茶吃肉啥也不幹,但暗中嘛……其實也真沒幹過什麼事。

不過他手下順天府在引導民心方面,卻在賈詡的指導下起到了極大的統戰效果。

這世間之事就怕對比,當順天府將別的諸侯治下百姓的生活水平展示在徐州百姓面前時,徐州百姓難免身軀一陣,菊花一緊,為自己當下得來不易的生活現狀而感到慶幸。

如今袁紹率大軍而來攻城,劉備固然是首當其衝,徐州百姓卻也萬萬不想回到之前那種盜匪橫行,朝不保夕的痛苦日子。

百姓知道,劉使君在,他們嚮往的美好生活就在。

所以這些捨命守城的百姓,是為自己的未來而全力拼殺,是為一家老小今後的生計而奮力向前!

那些虛無縹緲的盛世光景,百姓從來不敢奢求。

但自己腳下這僅存的一方樂土,卻也容不得別人踐踏!

想從百姓手中奪走這片期許,那就得從百姓的屍體上踏過去!

抱著必死之心而以拙劣身法拼殺的百姓,便是稱一聲戰神,又有何妨?

當初林朝說過,若徐州以這種姿態發展下去,只要劉備登高一呼,頃刻間便能拉起一支數萬人的隊伍。

如今,這句在別人看來幾乎沒有可能實現的景願,卻成了鐵一般的事實。

可就算如此,但戰爭的客觀勝負,卻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儘管臨沂是堅城,儘管百姓都願為劉備效死,可袁紹手上的大軍,實在是太多了。

僅開戰一日,城上百姓便死傷慘重,折損兩千人有餘。

就這,還只是袁紹的試探性進攻而已。

到了第二日,摸清了城中動向的袁紹,悍然換上了自己的嫡系部隊,對臨沂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

這場自日出開始的攻城戰,一直延續到日落才真正宣告結束。

終於結束了這極為難熬的一天後,劉備望見敵軍鳴金後,便猶如被抽乾渾身力氣一般,一屁股靠著城牆癱坐下來。

旁邊張繡見狀,趕忙彎腰扶住劉備,滿臉關切道:“主公,您無恙否!”

自典韋斷後重傷後,張繡便順理成章的接過了典韋的職責,每逢戰事便拱衛在劉備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