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諸侯討劉(二合一,為‘到二仙橋要走成華大道’加兩更)(第2/5頁)
章節報錯
“高祖英烈神武,自然不會不疼愛自己的孩子。”
袁紹答道,老老實實做起了自己的捧哏。
許攸繼續笑道:“可危急關頭,高祖為何還是要推兩個孩子下車?”
“這……”
袁紹一時語塞。
許子遠,你拿這種問題問我,故意找茬是不是!
許攸卻沒有讓袁紹下不來臺,而是直接給出了答案:“因為高祖明白,楚軍的目標是自己,能與項籍爭天下的人,也只有自己。
孝惠帝和魯元公主,不過是因為自己才會被楚軍追逐。只要自己還活著,即便兩個孩子落入敵手,也不會收到任何傷害,因為他們是重要的籌碼。
可若是自己死了,兩個孩子就算僥倖存活,也躲不過楚軍的追殺。是以,高祖推孩子下車,其實也是為了保護他們性命。”
袁紹不是蠢人,他當即明白了許攸講這個典故的意義。
“子遠,你的意思是,我兒在劉備處,並不會有生命危險?”
許攸笑道:“然也。”
袁紹又問道:“可若劉備那廝以我兒為籌碼,使某割地賠款,又該如何處之?”
“敷衍即可,反正大公子不會有生命之危,道理方才在下已經講過了。”許攸說道,“只要主公一日兵強馬壯,世人敬服,那大公子就絕不會有危險。”
許攸這番說的極有道理,至少聽上去是這樣。
至於某位不講武德的林監軍會如何利用這枚籌碼,還就是另一回事了。
聽了許攸的話,袁紹頓時大喜道:“聽子遠一言,如撥雲見日!”
兒子安全了,並且也不會成為要挾自己的條件,袁紹如何能不高興。
不管接下來的事情會如何發展,至少許攸這番說辭,已經起到了它該有的效果。
聽到袁紹的誇獎,一貫倨傲的許攸一臉得色,便又捻了捻鬍鬚,拱手笑道:“主公皆因方才悲傷過度,才一時看不清利害,算不得在下之功。”
袁紹繼續問道:“子遠,那你說說,接下來咱們該怎麼辦?兗州來使,又有何要緊之處?”
“主公,請恕在下直言。”許攸繼續開口道,“眼下渤海戰事,已成膠著之勢。前線探報傳來訊息,徐州此次出動了兩萬大軍,領軍將領乃趙子龍。據在下所知,此人心思縝密,更有萬夫不當之勇。
而眼下渤海已失,咱們已經失了先機,縱然顏將軍再怎麼勇猛,恐怕也無法取得勝利。”
一說起渤海的戰事,袁紹眼中的怒意又湧了上來,怒道:“難道就這麼將渤海郡拱手相讓?劉備這廝,著實太過可恨!”
見袁紹又有暴走的傾向,許攸趕緊又勸道:“主公息怒,時局如此,再說也是無用。為今之計,若想破局,只能從其他方面入手。”
“其他方面?”袁紹疑惑道。
許攸點了點頭道:“不錯,眼下戰事膠著,便只能著手拉攏外援。以主公之威望,借袁氏之聲名,拉攏兗州內外諸侯共擊劉備,方為上策。
去歲年末,兗州刺史劉公山為劉備所擒,眼下兗州理應群龍無首才是。可東郡名士陳公臺突然來使,只能說明兗州有變。主公不妨接見他,最好能將籠絡一番。再者河內太守,廣陵太守,皆唯主公馬首是瞻。可許以重利,使其共擊劉備,必然能勝!”
袁紹卻不認同許攸的看法,搖了搖頭道:“劉備其人雖卑鄙無恥,但麾下猛將如雲,某眼下還立足未穩,若貿然出兵,恐勝算不大。”
“主公,去歲一直在征討董賊,劉備麾下近十萬大軍,更是每每衝鋒在前。徐州本不富裕,如何經得起劉備如此折騰?
若不出在下所料,此時徐州雖有兵馬,卻無糧草。不然此次趙子龍突襲渤海,就不會只帶兩萬兵馬。”
聞言,袁紹目中一亮,當下一拍桌案道:“對,子遠你說得對!若無糧餉,就算再多的兵馬也無濟於事!此乃天賜良機,斷然不可放過。
走,隨某去見兗州使臣,與其相約共擊劉備!”
此時的袁紹,在許攸一番剖析局勢後,再度恢復了信心。
甚至幻想著由自己號召,再來一次諸侯討董。
只不過這次要集火的物件,從董卓變成了劉備。
而作為兗州使臣的陳宮,此刻正端坐在堂上,與袁紹外甥高幹談笑風生,腦中盤算著待會如何取得袁紹的支援。
自從他與程昱一起說服曹操佔據兗州後,新的問題便接連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