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門前,林朝看了看前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對諸葛亮笑道:

“阿亮,等會隨某一同入內,多看,多想,若心有疑問,可直接提出,不必遮掩。有些事情,你現在也許不懂,但某要你記住,因為你以後總有能懂的時候。”

這就像小時候,父母長輩耳提面命對你講許多大道理一樣。你不懂,甚至聽得厭煩,當然覺得大人囉嗦。

但大道理之所以是大道理,就是因為它的普適性很高。你現在不懂沒關係,但你必須要記住,等有一天你真的懂了的時候,便能運用自如。

因此,林朝今天給諸葛亮的定位很簡單,那就是當一個好奇寶寶就行。

諸葛亮點了點頭,拱手道:“知道了,老師。”

林師的教導有些奇怪,完全不想荀師那般循規蹈矩,倒是有些天馬行空的感覺。

年方九歲的諸葛亮,與林朝正式相處的第一天,心中就充滿了對林朝的好奇。

其實諸葛亮不明白的是,荀彧那循規蹈矩的教導,更類似一種言傳身教的方式,一方面是給諸葛亮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也是有壓制諸葛亮的意思。

諸葛亮聰不聰明?

當然聰明,從古至今比他聰明的人就沒有幾個!

可越是如此,荀彧便越要打壓。聰明人往往喜歡淺嘗輒止,荀彧為防諸葛亮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可謂是煞費苦心。

但林朝不喜歡玩這套,他的教育方式更為簡單粗暴,直接將自己的思維,格局,眼界,全部展示到諸葛亮眼前。

諸葛亮現在不懂沒關係,可以留著他以後慢慢消化。反正有荀彧兜底,林朝也不怕會起到揠苗助長的效果。

如果說荀彧是在教諸葛亮為人,那林朝就是在培養他的能力。

荀彧希望諸葛亮先修德,而後成才,林朝卻認為兩不耽誤。

荀彧是在培養日後可用的棟樑,而林朝是在培養日後的丞相!

天子垂拱而治時,為相者,便是這天下的總管,自然不能以常理揣度。若事事都能被人看破,那邊等於有了弱點,等於給了敵人可乘之機。

這點,才是林朝真正想教諸葛亮的東西。

眼看時間差不多了,林朝開口道:“阿亮,咱們走。”

說罷,林朝迎著清晨的日光,大步走向了府衙。

而此刻府衙門前的徐州百官,雖然都在排隊,卻也分出了陣營,甚至有了上下尊卑之別。

府衙門前,文臣武將各站一列,文臣在左,武將在右,這是大的分化方向。

而更為細緻的劃分,則在這兩列之下。

文臣行列,本地士族站在一起,外來士人與寒門子弟站在一起。

武將行列,劉備的元從舊部站在一起,後來歸降的將領站在一起。

文臣中,以田豐為首,後面荀攸、荀諶、郭嘉、崔琰、賈詡、沮授等人一字排開,再然後才是同為治中從事的糜竺、甄儼等人。

再後面,才是徐州各級官吏。

武將裡,毫無疑問的是以關羽為首,後面張飛、趙雲、林夕、張遼、徐晃等人一字排開,後面跟著去年歸順的降將。

不過田豐的身位,比之關羽,要往後一些,看上去幾乎是何張飛對等。

這說明田豐前面應該還有一個人,才是文臣之首,與關羽這個武將之首剛好對等。

毫無疑問,這是留給林朝的位置。

林朝見到這一幕,卻微微搖頭,同時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