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熱武器時代後,槍械便成了戰場廝殺的最佳利器。

說起科技樹的攀升,其實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任你氣力蓋世,英勇無敵,哪怕達到項羽、關羽這種個人武力超過人類極限的猛人,一梭子子彈下去,也只有飲恨身死的下場。

可在冷兵器時代,有沒有如槍械一般的沙場利器呢?

也是有的,那就是弩!

漢代的大黃弩最高射程可達三百步之巨,雖然殺傷力不如槍械,但此時士卒身上也沒有防彈衣之類的護具,足可稱之為冷兵器時代的槍械。

既然弩如此厲害,為何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沒有大放異彩,甚至遠不如弓箭出名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產能問題。

弓的製造極為簡單,隨便在軍營中找個士卒都能鼓搗出來。儘管不怎麼精緻,卻已經足夠上陣殺敵。

可弩就不一樣了。

相對複雜的製造工藝,對技術的要求也隨之提高。

在這個工匠地位低於農民的時代,僅靠朝廷負責建造器械的衙門,根本無力承擔大批次弩箭的製造。

再加上連年打仗,財政吃緊,弩雖然是征戰利器,但極其容易故障,軍中又少有能修的工匠,不能大規模裝備,也就顯得情有可原。

簡而言之一句話,價效比太低,窮拒!

這種情況林朝初入徐州時就有所瞭解,卻迫於現實壓力一直沒能解決。

直到七年前林朝辭官歸鄉前夕,才終於著手對軍械方面進行了一番改制。

彼時新稅法已經穩固,大量的屯田,也使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也就有了攀科技樹的條件。

林朝的改制分為兩個層面。其一,提高工匠的待遇和地位,使百姓願意讓孩子成為匠人,為科技樹的攀升滋生土壤。

如今羽山學宮的畢業生,已經有相當一部分進入了工部任職。不負責行政事物,只管督造改良各種軍械。

其二,便是將軍械製造給外包了出去。

甄氏,糜氏,都是最好的合作伙伴。把軍械製造交給他們,大大降低製造成本的同時,卻能快速提高產能。

當然,如此神兵利器,官府自然不會允許其脫離控制。所以得到外包份額的各大家族,在作坊開工的時候,州府都設有重兵把守。

如今七年過去,府庫中的弩箭器械,早已堆積如山。

為了此次北征的順利進展,田豐倒是極為大方,大手一揮間,便給林朝調配了十萬把弓,十萬把弩,二十萬副馬鐙,以及數百萬支箭矢!

此外內府還給工部下達了一道諭令,給北征大軍配備了一千名擅於打造軍械的工部匠人,專門在北征途中負責修理損壞的弩箭。

各方面的努力下,才終於有了林夕麾下人手一把大黃弩的可怕場面。

而正是這一副景象,卻成了對面鮮卑頭領成律歸的噩夢。

僅僅交戰不到半個時辰,他就嚐到了對面漢軍手中鐵傢伙的厲害——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屁股和肩膀各中一箭。

“嘶……”

中箭的成律歸捂著屁股,口中不住地倒吸涼氣,一股股鑽心疼痛襲來的同時,額頭上已有冷汗滑落。

但不得不說,成律歸這隻草原靚仔也算條漢子,如此情況下居然沒有大喊出聲,反而繼續命令部下進攻。

面對這支裝備精良的漢人騎兵,哪怕死傷慘重,也只能繼續向前衝殺。在中短程的距離下,自己麾下的兒郎就是活靶子,只有突入對方陣前進行短兵廝殺,才可能有一絲勝算。

可他的如意算盤,終究沒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