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陛下起於寒微,深知百姓疾苦,如今天下未定,安忍如此?

劉備:你們聾了嗎,朕沒地方住了!

田豐:沒錢,就是沒錢!

劉備豪橫道:朕的內庫有錢,朕自己出錢。

群臣默然,不在反對。

陛下你早說嘛!

只要不從國庫掏錢,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退朝,退朝!

今日之事,好生無趣。

於是乎,劉備便從內庫撥款,開始修建宮殿。

不過有心人田豐卻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陛下內庫裡的錢是不是太多了些,要不……將一部分收入來源收歸國庫?

沒有從戶部討來錢財,劉備雖然表示的硬氣,但真正修繕宮殿的時候,卻極為吝嗇。

簡單來說,就是縫縫補補,能住就行。

此外,搞點面子工程,把外觀弄漂亮些,畢竟他身為天子,得要臉。

身為工部尚書的簡雍,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便拿著錢徵發了有償徭役,招募了一批民夫開始幹活。

對於這種拉動經濟增長的好事,林丞相表示十分贊同,甚至要求親自參與其中。

劉備內庫的錢,不貪白不貪,這羊毛我林子初薅定了!

就在工程幹得熱火朝天之時,天命元年的第一次開科取士也開始了。

由於是第一次科舉,還遠沒形成系統,林朝也沒弄什麼鄉試,會試,殿試,索性一步到位,就在雒陽開科取士。

凡有識之士,無論出身地位,都可報名參與考試。

只不過為了篩選濫竽充數之輩,林朝在報名的時候設定了一個測試,那就是識字。

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如何參與科舉?

此次參與考試之人,大多是出身羽山學宮的學子,小部分是寒門子弟。

至於那些世家中人,大多選擇了觀望,沒有第一時間參與。

時間來到五月底,由荀諶主持的第一次開科取士終於圓滿結束。

參與士子共計十萬餘人,也算是一場文教盛事了。

在科舉之前,林朝與內閣眾人預測,此次的狀元應該非陸遜莫屬。

畢竟這些徐州二代中,只有他沒有出仕,可以參與科舉。

可真等到放榜之時,結果卻使眾人無比震驚。

此次的狀元,赫然竟是龐統!

第二名的榜眼也不是陸遜,而是法正!

而第三名的探花,又不是陸遜,而是徐庶……

丞相府中,荀或望著這一份名單,目光遲疑道:“徐元直之名,某倒是有所耳聞,昔年此人為潁川遊俠,為人仗義,又孝順老母,卻不知他還有這等才略。只是……這龐士元是何人,法孝直又是何人?”

“兄長不知,某又從何知曉!”

荀諶此時極為氣憤,因為連前三名都沒能佔據的陸遜,正是他的弟子。

昔年見識到陸遜的聰慧後,林朝和荀或都想收其為徒,卻被眾人聯合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