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末,北征大軍終於回到了郯縣。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對異族征伐凱旋而歸,向來是比天還大的事情,更何況這次斬獲頗豐,等同於將整個鮮卑族連根拔起。

如此戰功,說是百年難得一見也不為過。

所以劉備親自帶領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在郊外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

說是獻俘,其實大多都是人頭而不存在俘虜,因為鮮卑族的男子幾乎被斬殺殆盡。此外,便只有數十萬的鮮卑婦孺。

林朝今日特地換了一身朝服,在大軍與徐州百官的簇擁之下,昂首闊步走向了早已搭建好的高臺,將此次北征成果彙報給了劉備。

雖然早在信件中得知了北征的結果,但真等林朝親口事無鉅細的說出來,劉備聽得也是異常激動,不住得點頭。

若非場合太正式,恐怕劉備早就開始拍手叫好了。

此時正值炎炎盛夏,太陽炙烤下的大地不斷升溫,眾人也都汗如雨下,極為疲憊。

所以劉備很貼心的將一切流程簡化,本來需要進行三天的獻俘儀式,也在當天傍晚就完成了。

之後,便是徐州的傳統保留節目——吃席!

經過這七年的不斷積攢,如今劉備的內庫又豐盈了起來,比之當年遭田豐洗劫之前,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豪富的劉備大手一揮,決定宴請全軍有功將士,以及徐州的文武百官。

於是,在一片山呼萬歲聲中,劉備不僅笑得開心,吃得也很開心。

酒宴過後,劉備藉著朦朧的醉意召集了內府成員與軍機處眾人,開始商議應對豫州袁術之事。

早在二十多天前,諸葛亮已經率領一萬大軍向東南進發,作為前部先鋒。

當時諸葛亮請戰時,劉備忽然突發奇想,不僅準了諸葛亮的請戰要求,更是把一眾徐州二代都派了出去,準備歷練一番。

怎麼說呢,如今已年過不惑的劉備雖然渴望快速統一天下,但也考慮到了下一代的接班問題。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等自己等人作古之後,徐州二代的第一人毫無疑問是諸葛亮,因為他是林朝和荀彧的弟子,也是徐州所有重臣寄與厚望的接班人。

但是諸葛亮再怎麼天資高絕,也不可能一個人扛起大旗,總要有人在旁輔佐。

於是乎,這些徐州的二代們,就是最好的人選。

因為他們的父輩早已跟徐州進行了深度繫結,忠誠方面自然不用擔心。

二代中首當其衝最年長者,便是關羽長子關平,其次便是趙雲之子趙統,以及張遼之子張虎等人。若非林朝的長子林毅實在太過年幼,劉備都想給他安排一個副將的職位出去歷練。

有自己這些人兜底,哪怕這次試探性的進攻打得再爛也不怕,全當磨鍊一番了。

而今晚商議的內容除了如何對付袁術之外,劉備也透露出了想要趁機一統天下的意思。

這個看似不怎麼穩妥的想法,卻出奇的得到一眾人的支援。

一者,此次北征大獲全勝,卻並未傷筋動骨,若是攜大勝之勢向南進擊,不失為一個上佳的戰機。

再者,經過七年的修生養息,劉備治下四州得到了長足的回覆,實力早已今非昔比。但七年的時光過去,一眾徐州核心重臣的年歲漸長,心中那顆建功立業的心早已按捺不住。

再不出兵統一天下,我們就都老了!

對於他們的心思,林朝當然也是心知肚明,畢竟自己也是快四十歲的人了。

眼看光陰飛逝,他如何不想在有生之年重塑山河。

但出征之前,有些事情總要弄清楚。

聽完眾人的發言之後,劉備將目光放到了林朝身上,開口笑道:“子初,孤與諸位臣工皆以為此時當出兵統一天下,你以為如何?”

林朝起身拱手道:“大王所言極是,只是朝方才北征歸來,對我徐州如今的情況不甚瞭解,還需參詳一番。”

“那你想了解什麼?”

“兵馬、糧草、民夫,甚至是金銀。”林朝開口道,“總之能夠動用一切力量,朝都要有所瞭解,如此才能做出最精準的判斷。”

聞言,田豐起身道:“司徒勿慮,如今大王麾下統轄四州之地,皆兵精糧足,府庫中器械鎧甲堆積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