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斟酌了半天,才終於開口道:“玄德公容稟,朝此次辭官,原因有二。”

劉備趕緊介面道:“那就仔細說說,讓某看看到底有無罷官之必要。”

“其一,北疆未定,咱們便無法回首南顧,又何談統一天下?”

劉備問道:“子初所言之北疆,是指幽州還是塞外?”

“都是。”林朝說道,“玄德公,大漢天下十三州,如今咱們佔據其四,雖然都是中原富饒之地,卻也處在了最中間的位置。倘若將來天下有變,我徐州陷入南北包夾之勢,又該如何破局?

是以,朝打算先用數年時間穩固北方,隨後便可揮師南下西進,掃清寰宇,一統天下。屆時玄德公便可三興漢室而名垂千古!”

對於這番話,劉備先是皺眉思索了一番,繼而卻笑道:“子初言重了吧,袁公路與曹孟德固然是亂臣賊子,可幽州劉伯安與某同屬宗室,公孫伯圭又是某師兄,應當不會與某交惡。”

林朝笑了:“玄德公,這爭霸天下的路上,可沒有親戚和兄弟。”

聞聽此言,劉備先是一怔,繼而緩緩點了點頭。

“即便他劉伯安與公孫伯圭並無反意,但幽州乃是大漢疆土,又豈容他們成為國中之國?”

劉備繼續沉默。

這話沒法接,真要算起來,如今的徐州是不是國中之國?

可朝廷無力,州府若不自治,又能如何?

忠奸善惡,終究不能單方面評判,最終都要著落在實力層面去較量。

劉備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跟林朝深入探討,便開口說道:“即便要平定北疆,子初你也不一定非要辭官。某完全可以請朝廷下一道詔令,使你堂堂正正入主幽州。”

“這便涉及到了第二個原因。”

“什麼原因?”

“玄德公最近可有讀書?”

林朝沒有回答劉備,反而問出了一個看似毫不相干的問題。

“這……”

提到此事,劉備不禁老臉一紅。

此前初入徐州之時,林朝就勸他多讀書。

可這種枯燥的事情,哪有吃席和玩耍來的痛快,再加上林朝和內府已經把所有人幹得差不多了,導致劉備整天遊手好閒,自然沒養成看書的習慣。

“軍中多務,某平日裡甚是繁忙,自然沒時間……子初,咱們說正事好嗎。”

見劉備支支吾吾的,林朝也不揪著此事不放,而是繼續說道:“那玄德公可曾聞魏冉、霍光之舊事?”

魏冉,戰國時期秦國的大臣,宣太后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同是也是殺神白起的伯樂。

秦昭襄王繼位時年幼,由宣太后臨朝稱制,代為主政,魏冉也由此掌控秦國大權近二十載。

確切地說,魏冉對秦國是有貢獻的,功勞也不小。

可當最後他功成名就之時,個人的私慾卻擋在了國家利益的前面,最終落得個黯然收場。

至於霍光,則是千古名將霍去病的弟弟,漢武帝的託孤之臣,西漢的四朝元老,對國家有著卓越的貢獻。

可即便如此,當他功高震主之時,難免引來了天子的忌憚。

生前固然風光無兩,可他死後,家族卻被告發謀反,從而被漢宣帝連根拔起。

林朝說的這兩個人,前者劉備未必知道,但後者他絕對耳熟能詳,只是依舊不解其意。

“子初此言何意……”

這時,林朝卻抬起頭看著劉備,目光清澈見底,口中說道:“玄德公,朝手中之權……有些過了。”

聞言,劉備腦中‘嗡’得一聲巨響,頓時明白了林朝的意思。

子初這是自比霍光,生怕有功高震主之憂,所以才想急流勇退!

劉備連忙解釋道:“子初,你我相交多年,某的為人你自然該清楚。你能有今日手中之權,乃是你浴血拼殺所得……”

說著劉備竟站了起來,單手高舉,神情肅穆道:“某在此對天起誓,有生之年,絕不負你林氏!”

林朝開口道:“玄德公言過了,朝非是猜忌玄德公為人,不然也不會將此言宣之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