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的這場三州之戰,從長遠來看,是極具戰略意義的。

大漢十三州,可稱中原腹地的,也就是冀州、兗州、豫州、徐州、司隸、以及荊州的部分地區。

其他的州郡,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大部分都處於未開化的狀態。

益州有南蠻,揚州交州有山越,就連荊州境內也有五溪蠻族,這些可都是極度不安定分子。凡歷朝歷代,統治者都對之頭痛不已。

可這些蠻族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受限於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哪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沒辦法徹底平定。

當年張陵因道家學說不受重視,便棄官不做,改名張道陵,並跑到巴蜀創立了五斗米教。

為何是巴蜀之地?

還不是因為這裡交通堵塞,道路不便,因而此地的民眾還過著比較原始的生活,更是崇尚巫鬼,方便張陵傳道。

再者,等五斗米教聲勢浩大之後,朝廷就算想禁止,面對巴蜀的地形,以及蔓延在群山之間的瘴氣毒蟲,也是有心無力。

所以別看益州和揚州、交州等地的版圖不小,可生產力和人口數量,以及可用的耕地面積,卻遠不如中原各州。

就算是當初劃分州郡的時候,也不是以版圖大小,而是依朝人口多寡來劃分。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文明發展了幾千年的中原地區的地理優越性。

而今三州之戰後,劉備將兗州、冀州和青州皆納入囊中。聲勢之大,就算比之原本歷史上雄踞四州的袁紹,也是隻強不弱。

因此如今天下諸侯,面對徐州大多心存畏懼,更是隱隱有暗中聯合之勢。

正如當年戰國時六國聯合抗秦一般,有識之士已經預見到了歷史的重演。

只是在林朝看來,這次的結局也並沒有什麼不同,諸侯聯盟甚至比當初的六國合縱更加脆弱。

儘管天下局勢還未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近來半年,曹操的日子的確不太好過。

半年前的三州之戰,對於曹操而言可謂是滅頂之災。不僅他辛苦積攢的兵馬損耗了個精光,就連一路跟隨自己的曹氏夏侯氏等親族將領,也是死的死,被俘的被俘。

袁紹敗亡的同時,與戰的一眾諸侯也皆被俘獲招降,就連當初資助他起兵的鮑信,現在也蹲在徐州號子裡吃牢飯呢。

如今曹操麾下,已經快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

雖然逃亡途中袁紹的謀士逢紀跟隨了自己,但得他一人又有何用,甚至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曹操率殘兵敗將逃入司隸地界後,一路衝到了河內郡治所懷縣,才終於安頓下來。

之所以曹操會選擇這裡,是因為懷縣比鄰黃河,離雒陽不過兩百里,周遭更是一片險關。倘若劉備率兵來追殺,自己就算抵擋不住,也能從容撤離。

可劉備顯然沒有把曹操當回事,真是連象徵性的派人追一下都沒有,直接收兵去了青州,同時開始了對三州戰後事宜的處理。

此時的河內郡,正處於一個群龍無首的時期。

河內太守王匡敗在劉備手上被俘,入冬之後又被林朝派人發快遞送到長安去當歌姬,但朝廷始終沒有下詔令割除王匡的官職。

如今把持長安和西涼軍的李儒,既不是林朝的下屬,又非林朝的同道中人。如果真要說的話,他充其量算是與林朝簽了一個對賭協議。

賭林朝能不能平定天下,賭林朝能不能重現他嚮往的法學榮光。

至於其他的,只要林朝不開口,李儒也懶得管。

所以如今的河內太守仍是王匡,哪怕他現在只是個歌姬。

這倒是便宜了曹操,他雖新敗,但聚攏了麾下的殘兵之後仍有數千人之多,當即便佔了懷縣,甚至開始經略周邊縣城。

如今小半年的時間過去,在陳宮、程昱、逢紀等人的輔佐下,曹操已然掌控了整個河內郡西部地區,麾下也擴充到了一萬餘人。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曹操在河內郡發展得並不順利,但在兩個月前,忽然有一幫子世家從兗州、冀州,甚至是徐州舉家遷徙了出來。

這些人正是不甘忍受林朝按田租收稅的世家,他們出走之後,大部分歸投豫州袁術,也有極少一部分前來投奔曹操。

反正是要跟劉備勢不兩立。

而且河內大族司馬氏,在收到司馬防、司馬朗父子死於百姓之後的訊息後,當即明白了這是林朝的手段,遂也變更旗幟,站在了曹操這邊。

如今司馬氏這代的家主,正是年不滿十四歲的司馬懿!

當初司馬防帶著長子司馬朗出仕徐州,卻把司馬懿留在了家中,卻僥倖逃得一命,成為倖存者。

父兄之仇,不共戴天,司馬懿早已沒了別的選擇,只能傾盡家資支援曹操。為此更是發動司馬氏在郡內的人脈力量,來幫助曹操經略河內。

有了這些世家和司馬氏的幫助,曹操集團這兩個月的發展,也算得上是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