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察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述之後,妮可·羅賓並沒有感動得想哭,並且撲到李察懷裡抱住他,她反而是對李察更加戒備了。

剛才自己還想要殺了李察,而李察也毫不猶豫地準備殺死自己。

雖然最後李察可能是因為認出了妮可·羅賓的樣子,暫時放過了她,但妮可·羅賓還是對李察沒有任何一點信任。

說出歷史正文的情報,也只不過是為了拖延時間而已,妮可·羅賓的計劃是等李察放鬆警惕之後,再伺機逃跑。

在妮可·羅賓逃亡的這段時間,被人揹叛的次數太多了。

所有人——是所有——在認出她就是懸賞七千九百萬的“惡魔之子”之後,都會毫不猶豫地舉報,或者是將她控制起來,換取利益。現在的妮可·羅賓,早就已經不再相信任何人!

想要靠上嘴皮碰下嘴皮,說幾句大話就想打動妮可·羅賓,顯然絕無可能。

更何況,妮可·羅賓和李察就在不久前,還是處於你死我活的敵對狀態。李察這一番“慷慨陳詞”,在她看來肯定是出於某種強者玩弄人心的惡趣味。

其實,李察倒也不是出於什麼惡趣味才說這種話,他單純只是“中二病”發作了。

畢竟,“少年與少女約定之後一起對抗整個世界”什麼的,聽起來確實挺帶感的。

在擁有了自己預期的力量之後,李察也漸漸變得隨心所欲起來。而李察原本被自己壓抑的性格之中,其實是很有表演慾的。

而且,李察在一開始說的話裡,早就給自己留好了退路。

“約定以其中一方的死亡為終結”——只要妮可·羅賓死了,約定不就自然結束了嗎?

按照約定,李察確實是需要保護妮可·羅賓,可是如果保護不到位,導致她被人殺了呢?

那李察也不過是“惋惜”一番罷了,反正又沒說沒完成“約定”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退一萬步說,即使妮可·羅賓運氣好,沒有被別人殺死,那李察也可以直接斬了她嘛。“約定”裡只說了李察需要保護妮可·羅賓不被他人傷害,又沒說李察不能傷害她。

所以,李察後面那一堆話看似慷慨激昂,其實都是廢話。“約定”什麼時候結束,其實全看李察的心情。

誰掌握了絕對的力量,誰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這就是李察一心追求力量的原因。

要是光憑几句空口白話,就能約束住李察,那李察也不用如此刻苦地修煉、如此費盡心機地謀奪飄飄果實了。

安安分分地當海軍不好嗎?以李察的實力,又是澤法大將的親傳弟子,在海軍裡顯然會有“光明的前途”。

也是因為妮可·羅賓只是“考古學”天才,並不是“法律學”博士,所以李察才能用這種話術騙騙小孩子。

只不過,明明李察在面對妮可·羅賓時擁有絕對的優勢,可是他還是選擇這種頗為下作的手段。倒也不是李察故意為之,這其實主要是他已經習慣了。

前世作為一個孤兒,能在三十歲的時候達到財務自由,這種心口不一的虛偽,可是幫了李察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