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目前的武道,是以《神羅帝經》為核心玄法,以五臟運法運轉周天,修習劍法,以至殺伐。

劍法博採天下之眾長,又在戰場拼殺之中推陳出新,總結提煉出了屬於自己的劍法。

以前過於忙碌,忙於生死,雖然劍法已成體系,卻未命名。

如今,易寒決定,將自己的劍法命名為神易劍法!

神乃玄妙,易為變化,神易者,天地亙古玄妙變化也!

由於是戰場提煉而出,故神易劍法簡潔、果斷、狠辣、刁鑽,不注重招式的花哨,只注重殺伐的效率,可謂是真正的奪命之法。

而在此基調之上,配合以萬靈劍法之靈變,孔雀劍法之威勢,四季劍法之灑脫,冰峰劍法之險絕,以及...暗魔劍法之毀滅,形成體系完整、上限無窮盡的精妙劍法。

易寒在歸納的同時,識海之中出現無數道身影,分別演化劍法之招式精要、氣勢精神、玄妙變幻,以及所蘊含的道。

過了不知道多久,他才常常出了口氣,身上靈光閃爍,一道道靈氣澎湃,而又消失無蹤。

站在門口的燻颻駭然回頭,她剛剛分明感受到了一股恐怖的殺伐氣息,此刻卻又消失不見。

而易寒,已經開始歸納自己第二套體系——靈道。

以死為相,以命為途,傾聽死去的聲音,述說不存在的耳語,與神靈對話,與邪祟共謀,即為靈師。

這是天下八道之中最神秘的道,也是易寒最後才開始接觸的道,他甚至有一種預感,靈道才是自己最重要的道。

他的靈道是最正統的,繼承於古法石板,相當於拜靈祖姜亂冥為師。

靈魂的強大,心境的堅固,見慣了死亡,各方面的優勢讓他如魚得水,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歷經了魂語、傀儡之境,達到了靈道第三境,即詛咒之境。

詛咒之境,或許是靈道前期最關鍵的一次蛻變,需要不斷用詛咒施法,承受反噬與變化,變成“另一類人”,才能漸漸感悟到第四境“陰司”的定義。

由於此道並無前人經驗,所以只能暫時擱置,在漫長的修煉旅途中,尋求機遇和變化。

緊接著是丹道。

易寒的丹道基礎,來自於十五年戰爭之中,對軍需藥品的基本瞭解,已經無數次受傷之後的治療,慢慢形成了丹道常識,繼而修煉丹道無上寶典《活死人術》,成為真正的丹師。

但丹之一道,和武道、靈道並不一樣,它並無詳細劃分,只有領悟到一定境界,才能感悟到天地的法則,成為丹道宗師,即物藏師。

這需要醫者仁心,需要對天地物藏有著無與倫比的瞭解和運用,才能透過《活死人術》慢慢達到物藏師的境界。

依舊是時間的堆積,不可速成。

再說到陣道,易寒開始頭疼。

他很清楚自己並不是天賦特別出眾那一類,所以每次修煉陣道,都感覺無比吃力。

那些扭曲的陣法符文,完全不是自己的智慧可以理解的,即使費盡心機請教,也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心血。

在這種情況下,他只有依靠《陣道古解》慢慢摸索。

馭道講究與生命之靈的共通,易寒對此道的瞭解,處於——講起道理來,老母豬戴罩罩,一套又一套,但真正實操,卻啥也不會。

相比起來,他對器道反而熟悉很多,至少有《煉器九章》這種神書為根基。而且戰鬥經歷多了,對兵魂、器靈還有一定的感悟。

而象道,這玩意兒從修煉之初,就要確定象體,根據象體的特性加之修煉,和其他道有著本質的區別。

最後的文道,易寒反而有所感悟,畢竟好理解,也有文道的基礎在。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況且易寒好歹是大學本科,諸子百家之言知道大半,背出來也沒問題。

他試過大吼“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也試過默唸“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成若缺,大巧若拙。”

該試的都試過,反正一點鳥用都沒有。

他很清楚,自己並未真正領悟,只是知道字面意思罷了。

一切都需要繼續鑄煉。

修煉,是一場逆天的苦旅。

萬法之主的路,艱難得讓人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