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

這位監考老師,同樣是位胸中有墨、滿腹經綸的語文老師。

當他看到第一段開頭後,不由得興趣大增,眼前一亮。

他隨即換了個更為舒適的坐姿,翹著二郎腿,一邊饒有興致的看著作文,一邊摸著下巴那一小撮性感的胡茬。

這小子腦袋有點東西啊。

竟然懂得引用三國的典故。

不過這算是什麼體裁啊?

監考老師看得有些哭笑不得,喃喃自語道。

白話文?

文言文?

嗯?

姑且算是古白話文吧。

緊接著,他強忍住內心的激動,顫顫巍巍的戴上老花鏡,繼續有滋有味,甘之若飴的開始看第二段。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通馬語。

......

“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後奏於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雲長誠信如此,今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後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

“妙,妙,妙啊!!”

看到精妙處,監考老師更是兩眼冒光,狀若癲狂,激動的拍著大腿,嘴上連聲叫好,不能自己。

“以熟知的三國故事為基礎,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死的感人故事,想象力豐富。”

“本是枯燥的史事,但是卻運用了馬與人的精彩對話,借馬之口,亮出自己的觀點,可謂形神兼具。”

“另外,這種人馬之間的對話,巧妙的避免了橫鋪直敘的俗套,讓人眼前一亮,引人入坑。”

“有趣的小子,有點厲害啊。”

他對於這篇作文感到非常的震驚,也對劉星刮目相看。

這篇作文不但體裁大膽,還擁有獨特的韻味,讓人感受到華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魅力。

此外,這個學生對古白話的駕馭真可謂嫻熟無比,收發自如。

通篇遣用純熟的古白話,散整錯綜,明白暢曉,文采飛揚。

這種老道的語言功夫,遠遠超出當代中學生。

哦,不,哪怕是高中生恐怕都沒有幾個比他更好了,難以望其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