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收高順、論雲中
章節報錯
一路風塵,在出行三日下午到雁門郡。
太守府,張揚道:“秦兄弟升任太守,可喜可賀,你我同為幕僚,遠道而來一路辛苦,為兄略備薄酒,為秦太守洗盡纖塵”。
“感謝稚叔兄長。”秦辰說道。
酒過三巡,味過五酣。張揚說道:“可能秦太守上任,沒那麼順利,你還是在我這逗留幾日,等高都尉到位,一起合計一番,再到任吧!”說完便眯著眼睛不再搭話。高辰猛然心底一驚,看來事情還沒有想象中的上任那麼簡單,待高順到了在做計劃。
時隔一日,高順也帶兩護衛,到達雁門。
張揚再次宴請大家,憑張遼跟高順同袍之誼,秦辰同高順之間也迅速熟絡起來。酒宴之後,張遼再次邀請高順到房中一敘,秦辰、高順隨即同來。
三人從天文地理,到帶兵治軍,再到治國安邦,一直高談到拂曉。秦辰完善的思維體系,跟新穎的概念讓高順深深折服,高順尤其對秦辰提出新穎的帶兵訓練的方法認同,對特種作戰很是感興趣、而張遼則對指揮大兵團作戰這類新名詞卻是特別關注。加之談論中張遼對秦辰的稱呼和態度,只聽嗵的一聲,只見高順雙手相抱舉過頭頂,單膝跪地“秦兄長心繫天下,博學多識,高順願拜兄長為主公,做兄長帳下一小卒,為兄長鞍前馬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季平快快請起,我得季平由如虎添翼,同高祖之得韓信,天下之大皆可安也!”秦辰笑著說道。得此猛將,離乘勢佈局不遠矣!
“文遠、季平,你們把自己掌握的雲中郡分析一番,我們好計劃打算。”
“嗯?”高順不解,張遼順勢說道:“主公剿滅山賊,不幸中箭摔下馬,隨即解釋了一遍” 高順恍然大悟。
“雲中郡領四縣,北鄰匈奴,南接西河上郡,雁門,西進九原、塑方,東連定襄、代郡,地處塞外遊牧民族匈奴和幷州交接地帶,是匈奴南下的橋頭堡和跳板,也是漢室出擊匈奴的軍事據點和要塞,休整之地。雲中郡治所云中縣,向西經九原折而南下,渡黃河至關中,向東經雁門直通幷州、幽州所屬各部。騎兵三千人,交由都尉統領,邊疆駐軍大部駐地雁門。現太守閻忠年事已高,已向刺史府請辭,故空缺太守一職。都尉李通,多謀略,武藝平平,受祖上餘蔭舉孝廉任都尉一職。現由都尉調任副將,不知會不會趁機...主公對雲中現狀可有什麼想法 ?”高順說道。
“攘外必先安內”秦辰回應。
“攘外必先安內?”張遼、高順聽聞,高順隨即說:“主公真乃神人也,一語道破天機。”
秦辰其實心裡在暗暗想:對不起啊蔣委員長,借你名言答應對之策。
“迅速掌權,接管兵甲,厲兵秣馬,準備戰鬥”秦辰說到,“文遠在雁門隨時準備策應支援,我跟季平這會就準備去拜別張太守,早日出發。待形勢穩定,再跟文遠商議細節事項。”
太守府拜別,張揚送至關口。“賢弟保重,若有戰事,派兵來傳,愚兄定當不遺餘力支援”張揚笑道。
“勞煩兄長了”秦辰說道。
“保重”張遼虎目閃爍,把手裡握著的馬韁繩雙手遞給了秦辰。
出了雁門關,一路向北。高順一路上慢慢消化著秦辰的治軍治國理念,越想越覺得高明、實用,稍有機會一定付諸實踐。秦辰帳下護衛戴宗、鄭國、王慶、趙濤四人也在不斷地磨合中,都有感秦辰比之前話少,氣場逐漸強大,氣勢逼人,讓人望而心生敬畏。心裡都暗暗有一種願望,能被秦辰重視,得以重用,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