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辰一行眾人,三天後到了鉅鹿田豐家中。只見大門虛掩著,卻見田豐把自家的整個主廳都改為了學堂,數十個衣著寒酸的孩童在跟著田豐認字,讀《論語》。而田豐卻在很認真的教著。

只見年齡稍大的小童,站起來問道:“夫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是什麼意思呢?”那小童繼續問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三十歲左右要有一番自己的事業,四十歲的時候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事是不由人能所支配的。”田豐耐心的解釋道。

“那夫子三十而立的事業又是什麼呢?”那小童繼續問道。到這時,只聽得秦辰呵呵一笑,這小孩簡直就是一神助攻啊!

田豐等一眾學生也望向窗邊。秦辰便緩緩走進了廳堂,對著小童說道:“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師便是這世間最崇高的事業。”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田豐默默唸叨。隨後緊接著說:“能一語道破‘師’的解釋,可見公子也乃飽學之士,既來之,則安之。能否請公子給學生們仔細講一下‘師’者?”

秦辰就說道:“學子們,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秦辰怕有幾個年齡稍小的孩童不能理解,便又解釋道:“他的意思呢是說: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困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學習,以他為老師;出生在我之後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拜他為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還是生在我之後呢?因此,就從師問道來說,沒有貴和賤的區分,沒有長和幼的區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大家可以好好思考相互討論一下。”

秦辰看著田豐,只見田豐作揖一拜。待田豐解散了學子們,田豐才問道:“敢問公子姓名?田豐佩服萬分。”

“我乃幷州牧秦辰,前來請元皓先生出山,助在下一臂之力,拯救這天下萬民於水火。”秦辰開門見山的說道。

“元皓聽聞雲中候,幷州牧大人大敗匈奴,卻不曾想大人博學多識、出口成章,心繫百姓,比大人的英勇神武更甚一籌。可謂是文韜武略,元皓願以平生所學來相助,建功立業,實現這拯救天下萬民於水火的報復。主公請受田元皓一拜”田豐說完便跪了下去。

“元皓快快請起,元皓乃智者,胸中所藏可頂百萬鐵騎。秦辰願拜田豐為州牧府長史和幷州軍參謀長。”秦辰說道,順勢給田豐講解了幷州州郡的各項情況。

田豐聽得甚是吃驚,說道:“主公必為天下雄主。”

眼看在三四天就到大年,秦辰便讓田豐收拾家眷,帶著趙雲等眾人,一起西向壺關,返回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