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自己想要遊戲的調查員心情不錯的下班回家。

這種工作真的比在辦公室裡上班還要爽啊。

……

在某一日,時代週刊的最新一期雜誌上赫然列著這樣一個大大的標題。

玩家時代。

在標題下方的封面則是由十幾個年齡、性別、職業形象都各不相同的人玩遊戲的場景。

他們有的看起來是軍人,有的看起來像是科學家。

電子遊戲似乎正在從一個曾經比較小眾的產業型別進行了全方面的擴充套件。

不論你的職業是什麼,不論你的愛好是什麼,電子遊戲總是可以給你帶來心情上的愉悅。

這是時代週刊第一次刊登電子遊戲,這代表著一個里程碑的意義。

之前的電子遊戲文化圈輻射範圍非常小,只有少部分人會對此感興趣。

但是現在電子遊戲有了自己的一大群支持者,他們來自各行各業,這樣一來任何一個行業的人看到後都會認真審視這個全新的行業。

是因為觸碰到他們利益而想要打壓,還是反過來想要積極的去合作,這就要看其他行業的領袖們是否有眼光了。

不過封面雖然是關於整個行業玩家的一張組合照片,但時代週刊裡的內容卻是對竹遊星的一次單獨訪談。

這似乎就是官方承認了竹遊星就是這個行業的領袖,是這個行業的代表人物。

而在文章中竹遊星一直強調的是服務好玩家,因為他自己也是玩家,服務好玩家也是服務好自己,始終把姿態放的很低,這一點時代週刊的編輯非常讚賞,發表了一番自己的看法。

而這篇文章自然也同樣會產生影響力,只不過這種影響力不太會輻散到普通使用者中,而是讓那些華爾街等一眾投資巨頭們看到了更多的商機。

看完這個文章後,他們都開始考慮要不要在電子遊戲上增加一些投入。

只不過最近他們都將不少的資金投入到了網際網路當中,再弄點錢出來投入遊戲多少有些不太夠了。

仔細考慮半天,他們決定還是先弄點錢稍微投入一下。

但顯然他們心中更加在乎網際網路產業,因為他們覺得電子遊戲只是喜歡玩遊戲的人才會有市場。

可網際網路卻是未來幾乎所有人都必須要接觸和了解的東西,這樣雙方的使用者量級肯定就不是一個等級的。

在遊星電子娛樂的公司總部內,竹遊星過了兩天的新鮮勁後,多少覺得自己擁有獨立的一層似乎有點孤單了。

所以他幾乎就沒怎麼在自己的辦公室呆過,大部分的時間反而是集中在遊戲開發的部門那邊繼續盯著遊戲的開發。

gsl掌機發售,所有首發遊戲都完成首發任務可並不代表工作的結束。

接下來每個遊戲開發小組都被陸續安排新的工作。

竹遊星接下來是有很多遊戲製作計劃的,街頭霸王該考慮更新一下了,做個街頭霸王第三部,然後竹遊星還考慮自己估計沒什麼精力再開一個拳皇的新坑,索性就把拳皇那些人物角色也都挪到街頭霸王裡。

剛好街頭霸王自己的角色數量也不算太多,兩個遊戲加在一起的角色數量恐怕是超乎想象的。

只不過公司中專門研究遊戲數值的部門恐怕會眼睛一黑了。

這種數量級的角色動作數值一股腦的推出怕不是會讓他們的大腦直接過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