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謝幕(第1/2頁)
章節報錯
萬事過猶不及,對於這些將士,朱翊鈞的確看重,但是一切自有祖製法度,按照章程,提高一等即可。
如果沒有底線的拔高,效果其實一樣,但是卻斷絕了以後的路子。將士重要,但是文臣也一樣重要。
合計萬名士兵,每人賞賜了一個銀牌,一兩銀子製成,由工匠雕刻了御前閱兵四個字。
總旗以上的將官,則每人賞賜了一個金牌,同樣一兩金子製成,雕刻國之重將。
這些人參加閱兵回去後,其中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再有機會見到皇上。所以再多的激動,也抵不過時間的消耗。
這個時代,銀子最可靠。
參加閱兵的將士們,兵部本來就有獎賞,朱翊鈞額外再發的一兩銀子,是多出來的。
對於士兵來講,價值一兩銀子的銀牌,說多也不多,但是卻是一份榮譽,讓他們知道,皇上心裡是有他們的。
日子能過下去,就傳給後代,日子過不下去了,也可以拿出去換糧食,可以當做傳家寶。
朱翊鈞的這份心意,相信很多士兵是能懂的。
皇上是好的,至於以後他們真的有那一天,連飯也吃不飽,絕對是皇上被奸人矇蔽了。
朱翊鈞內心堅信,他這一朝大致不會有這麼一天了。
而將官對於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來說,卻是最重要的,所以朱翊鈞又提高了一等。
價值更高,榮譽也更高。
還專門讓他們留名,讓他們知道,皇帝記得他們的名字,哪怕以後一輩子都見不到。
今日在黃屏上的留名,就能成為他們內心的幻想。
閱兵終於告一段落,朱翊鈞這些年就沒有這麼累過,準備好好休息幾日,沒有等他安穩,邊地又奏來急報。
土蠻復擁眾入邊,分攻鎮城並鎮靜,團山等堡。
朱翊鈞內心很煩。
招來張居正,內閣,英國公,馬芳,兵部石茂華,軍務處凌雲翼等等二十幾位重臣,齊至文華殿。
關於對韃靼和瓦剌,說實話,朱翊鈞如今不想打,因為如今正是黃教在蒙古傳教的時候。
在隆慶以前,蒙古諸部信奉的是喇嘛教中的薩迦教派,不過蒙古底層牧民卻信奉薩滿教。
總之目前蒙古牧民,和漢民沒啥區別,啥菩薩都拜。
對這段歷史,朱翊鈞前世看到過,按照歷史的程序,明年俺答汗就會邀請黃教領袖到青海區傳教。
這場幾萬人參加的察卜齊勒廟大會,就是黃教在蒙古各部盛行起來的標誌。
並且很快就普及到了蒙古低下層的牧民中,標誌著蒙古僧俗封建主聯合統治制度的確立。
這對蒙古,對大明都是利好的大事。
朱翊鈞如今有錢,也有底氣去和蒙古諸部闆闆手腕,但是他不想因為這件事,破壞了黃教的大事。
任何大勝,都不能比黃教在蒙古的盛行。
這是關乎於千秋萬代的大事。
如今土默特作為蒙古最強的勢力,俺答汗認同了黃教,其餘部落就不敢不認同。
不認同黃教,就給了俺答汗藉口去攻打他們,所以其餘部落,很快也改信了黃教。
黃教管喇嘛,貴族管牧民,牧民太累了,紛紛去做喇嘛,然後宗教勢力越來越大,貴族權利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