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幾年的生意越做越大,有時候他自己都會恐懼,家業太大了,太動人心。

家族培養出來的讀書人,構建的關係網是護不住這份家業的。

朱翊鈞告訴梁大忠,找一個恭敬的人來見他,梁大忠推薦了黃崇敬,告知皇上此人。

不管是當初初辦皇店,還是中途新選,基本上都是無條件配合,而且生意也是做的最大。

大明畢竟是封建社會,商人太容易被人陷害。

例如歷史上的萬曆後期,黃崇敬老家的後生,有一個叫做吳養春的,生意也是做得極大。

北到京津,南到浙江兩淮,許多商埠都有他的店號,家資累萬,富可敵國。

被魏忠賢的人盯上了,隨便抓了一處理由,把此人弄上公堂,成了案板上的肉,最後家破人亡。

所以朱翊鈞找來了黃崇敬,以後皇店商人沒有了錦衣衛的關照,就像沒有了保護的肥羊。

朱翊鈞當然不會允許,皇店商人不但要扶持,還要繼續擴大規模,加入的商人越多越好。

舉個例子,清朝中期一百年間,不算收稅等等,只是鹽商的捐輸,合計四千萬餘兩。

米兩百餘萬石,谷四萬餘石,其他物資無算。

當時,清朝北方為晉商的勢力範圍,南方為徽商的天下,只微商的捐輸就有如此規模。

要是大明的商人每年能捐輸給他兩百萬兩銀子,糧食物資不算,能解決他多少問題啊。

既然羨慕,那就要抓起來。

“如果天下的商人,都像你家一樣,勤勉致富,會少了多少事端。”

黃崇敬低著頭,等候皇上的下文。

“你如今作為領頭羊,不能只顧著自家,還要做模範,告訴商人們忠君報國的道理。”

“聖人教訓的是,下民一定照辦。”

點了點頭,朱翊鈞告訴黃崇敬,“你回去後,可以成立一個商會麼,把那些大商人們都組織起來。

讓他們遵紀守法的同時,有什麼建言,也可以告訴朕,對國家有利的事,朕也會支援。”

黃崇敬不敢信,聖人竟然敢這麼放權給他,歷朝對商人都是嚴加防範的。

朱翊鈞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正是因為大明對商人地位的故意視而不見,造成了如今商人摻雜的勢力太多了。

根本就沒有什麼純粹的商人,包括黃崇敬的家族,不少家族弟子讀書做官。

想要直接管理起來是做不到的,只能另開蹊徑。

成立上商會,把商人們組織起來,直接繞過其餘的勢力,才方便他下手。

至於隱患,日後再說嘛。

“你回去後,和其餘的皇店商人,商量個章程,寫了後讓梁大忠交上來。

以後成立的新政司,你們不要抗拒,合理的要配合,不合理的地方,也不要有怨言,畢竟是初創。

終歸要磨合些時日,不能因為一時的挫折,就心生怨恨,要把目光放長遠些。”

黃崇敬聞言,跪下磕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