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面聖(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年國家收支平衡了,還略有盈餘,起碼不需要朱翊鈞補貼了,他可以放心的做一些事情來。
例如皇店。
皇店從當年每年百萬兩銀子,到如今三百萬兩銀子之巨,讓他成為有錢的天子。
有了錢,他就可以整理親軍,有了錢,他就不受外朝所制。
不要小看內庫有錢無錢這件事,內庫沒有錢,如果外臣反對,那麼皇帝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當年分皇店的銀子,對他來說太關鍵了,所以朱翊鈞任其野蠻發展了這些年。
對於大明的商貿,朱翊鈞有他的看法,大明農業社會,生產力有限,對商人打壓不能說全錯。
作為八十年代初內陸農村出生的人,他見過兩種時代。
一個物資貧乏的時代的尾巴,一個物資過甚的時代的興盛。
有一句話,生產力是一切發展的基礎,而提升生產力的唯一手段,當年的教科書寫的是科技。
所以大明的根本,還是土地。
田畝產出決定了一切。
不過大明的體量在這裡,發展到今天,商貿還是值得重視的,可以視作一個加速器。
用的好的話,則有助於大明發展,用的不好的話,則妨礙大明發展。例如歷史中的江南桑田與農田之爭。
海貿的發展,導致種桑田來錢快,江南富足,但是大明的生產力不足,糧食的產量受到了影響。
古代的人不是傻子,越是早期越是打壓商人,督促百姓多種田,其中部分的原因就是生產力的不足。
從來都是吃不飽飯的百姓造反,沒有過不上富裕生活的百姓造反。
當然,原因也不是這麼單一。
朱翊鈞在崇智殿附近的蕉園,召見了黃崇敬。
“賜坐。”
見梁大忠都站著,黃崇敬哪裡敢坐,跪在地上磕頭。朱翊鈞看向梁大忠。
梁大忠親自扶起黃崇敬,把他拉到椅子旁,如此這般,黃崇敬只敢做了小半個屁股,比站著都難受。
見狀,朱翊鈞也不難為他,讓他站著說話。
黃崇敬鬆了口氣,也知道了皇爺是真看中他,越發的謹慎起來。
“朕聽梁大忠說你是徽州人?”
聽到皇上的問話,黃崇敬又跪了下來,“下民是徽州歙縣人。”
“無徽不成商啊。”
此人拘謹,朱翊鈞隨著他去。
這話有點誅心,可以看做是俗語,也可以看做報有惡意,黃崇敬大著膽子解釋。
“徽州多商人,實在是因為百姓太窮了。”
朱翊鈞揚了揚眉,帶著笑容看著黃崇敬,話說到了這份上,黃崇敬索性放開了講。
“徽州有六縣,地勢處於山區丘陵地少人稠,田少且出產不足,大明平和百年,人口繁衍數代下來,越發的吃不飽飯,只能外出求活路。”
“你說的有道理,和福建的百姓出海一樣,哪怕祖制禁海也無法杜絕百姓們出海謀生,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嘛。”
黃崇敬額頭的汗都冒了出來,皇上這般說話的嗎?不禁餘光看向梁大忠。
見到梁大忠神情輕鬆,才鬆了口氣,今日每說一句話,心裡要想了又想,比做生意難受多了。
“下民老家有句諺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歲,往外一丟。”
“哈哈,這話說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