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奢靡(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了此人的關係,劉侃稍微放下了些內心的防備。
“張公輔國政以來,以考成法治理國家弊政,不得不說雖然不盡人情,卻也有值得稱道的。”
耿定向認同劉侃的想法,畢竟這幾年來有了成效,事實擺在眼前,以前反對的聲音沒有了力量。
大明的國情如此,幅員遼闊,路途難行,州府都要靠公文來了解地方,管理地方,更不用說京城朝廷。
以前公文雖多,各衙門題章詳細,卻都殆虛,只看公文盡皆錦簇,雖繁實空。
只論對這種陋習的改變,考成法是良藥,至於其他的,那就各有公論了。
畢竟世間哪裡有一法治萬事的呢。
“考成法雖好,但是國家弊端太多,重點乃國家收入不足,而國家核心乃田賦,只靠考成法,治表不能治根,所以張公要清查田畝,增用國賦。”
“那為何偏偏選福建呢?論田畝多寡有山東,論稅賦多寡有江淮,論開荒多寡有湖廣,而福建皆瘠。”
“正因為如此,朝廷才考慮福建。”
“可是我認為,清丈田畝之事,偏偏福建最難成。撫臺,此言絕對不是因為我是福建的布政使,而是因為我深知福建實情。”
看到劉侃一臉的嚴肅,耿定向一時間沒有說話。
再來福建之前,如有福建官員在他面前談這種言論,他一定會反駁,內心認為對方是推諉。
但是他來福建一些時日,也下了不少地方,福建的宗族風俗,的確比內地要更甚。
“不管何因,事已至此,國家大政豈能輕易更改?福建辦不好,再換地方,阻力會更大。”
劉侃點點頭,這也是他雖然內心反對,但是一直沒有當眾表態的原因,就像耿定向所言,這事已經騎虎難下了。
所以他不反對,也不插手,巡撫說怎麼辦,他就怎麼辦,絕對不攬責上身。
因為他不看好,半年後他還要上京,不願意因為此事導致自己陷入被動。
耿定向明白了劉侃的心意,此人不會阻礙他,公事公辦,多餘的支援就不要想了。
至於新政司李志省建議的,耿定向搖了搖頭,朝廷的公器,如何能用來和地方交換,朝廷威嚴何在。
他是來解決弊端的,而不是留下新的弊端。
海事,一定要控制在朝廷之下。
既然八閩地方大戶勢力大,那就限制大戶的權利。
回去後,耿定向在書房連夜寫了一封長長的奏疏。
“臣治理地方,過國家南北,竊惟福建一省,民土風俗,大率喜爭鬥,好奢靡,此數百年來習然,牢不可破也。
……惟奢靡之漸,固不可驟除,而爭鬥之源,實不可不亟遏。查遏爭鬥,當始於大姓……
蓋閩省大姓最多,類皆千萬丁為族,聚集而居,欺凌左右前後小姓,動輒鳴鑼列械,脅之以威。
而小姓者,受逼不堪,亦或糾約數姓合而為一……”
他找的突破口,是治理大戶仗勢欺人,以國法治理,重塑朝廷綱常法度。
此奏疏乃地方大員急件,送到了京城,內閣看了後,送去了內廷,再有司禮監轉到文華殿。
風俗人情,都是從上而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