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無奈,命內閣去兵部責問。

兵部上了奏疏,言,“各府州縣工匠,近年來多潛逃者,空餘名冊,派之則皆逸。

民恐應役,徒以累民,公家也不得實用。”

一句話,沒人。

朱翊鈞也沒辦法變出人來,這才是像樣的反擊,而不是英國公到他面前抱怨幾句。

招來張居正,張居正告知,這是實情。

“陛下應儘快確定兵部尚書。”

聽到張居正的建議,朱翊鈞點點頭,明白了張居正的意思,一級壓一級。

上不責眾。

有了兵部尚書,他就可以施壓兵部尚書,而不是自己出面,力壓兵部上下,這是最愚蠢的管理手段。

已經確定了八衛的事,朱翊鈞這個時候,想了想,問。

“先生覺得誰較為合適?”

“殷正茂。”

朱翊鈞點點頭,等張居正走後,讓太監找來內閣先前的奏疏,看著兵部尚書人選的名單。

“把這些人的奏疏都翻來。”

殷正茂有資歷,有能力,前番二十萬大軍平亂,居中調派穩中有序,沒有出大的亂子。

朱翊鈞覺得,還是不要跟自己找個這麼強勢的對手才好。

最好找個老實,能做事,資歷也夠的。

放下這些奏疏,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朱翊鈞讓太監重新去找了相關的奏疏。

這是個大工程。

都說國家辦理政事,靠著就是各地的公文,其實這也是實情,從來沒變過,只不過換了個名目而已。

他自己不也是透過各大臣的奏疏,來管理國家的麼。

內閣收到旨意,讓重新遞交名單,張居正詫異,皇上竟然沒同意殷正茂。

思慮了一會,心裡已經瞭然。

朱翊鈞收到新的奏疏,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名字。

“石茂華。”

勾了一筆,讓太監送去內閣。

新的兵部尚書有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