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制母親,在親政前年齡太小,朱翊鈞是沒有多大的辦法的。

但是他出閣讀書三年,監國兩個月,登基又三年,如今他是有辦法對付母親的。

例如,大臣們對生母尊號不滿的事。

大明以禮孝治天下。

按照禮儀。

只有陳皇后才有資格叫做聖母皇太后,李氏是沒有資格被封慈聖皇太后的。

他只要一封詔書,拔亂反正即可。

想要特殊,除非是馬上天子。

皇帝以一人而君臨天下,乃天意所歸,萬民信仰而體現。

不認可這個理念的人,就不會認可皇帝,或者說認為天子乃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以禮制天下這種理念,透過皇帝和大臣們,莊嚴而美觀的各種禮儀,向天下萬民作表率,鞏固這個理念。

天下人向皇帝磕頭,乃天子神聖不可侵犯。

各種禮儀大典,表明了天子乃天授,同時表明了天子也受上天的節制,也是對天下人的承諾,天子需秉承天意,遵守道德。

儒家,則向天下萬民灌輸禮這個道理。

大道其昌,則天下太平也。

這才是皇朝穩固一代代延續的根基,朱翊鈞父皇早逝,他以十歲之齡,毫無波動成為皇帝的根本原因。

因為天下大多數人都認可這個道理。

所以當天象異常事,他也只能下罪己詔,因為下罪己詔,是維護他統治的政治理念。

不反對天意,是對天下人的承若。

代表著皇帝有所制。

封生母慈聖皇太后,並沒有碰觸到天下人的底線,反彈不嚴重。

他也可以順勢取消生母的尊號。

那麼在後宮。

他和仁聖皇太后用膳時,生母只能站在身後,這就是是禮。

但是,他不想這麼做。

他雖然二世為人,生母卻是生養他的人,他對有些事,可以冷酷無情,對自己的母親,他做不到絕情。

所以他早就知道,自己做不到冷血帝王。

就像馮保。

馮保有錢,朱翊鈞知道。

歷史上他被抄家,但是錢被轉移了,萬曆皇帝沒有深究。

而這一世,他連追究馮保家產的念頭都沒有想過。

當他記憶甦醒時,馮保就在他身邊伺候了,提攜掖抱,悉心照料,無微不至,幾乎形影不離。

自己沒有像那幾個同父異母的哥哥般早夭,馮保很難說他沒有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