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看戲(第2/3頁)
章節報錯
寫了滿滿幾頁紙,幾百字。
“母親過目,這就是兒子為這次殿試出的試題。”
李太后搖了搖手,這些字她認不全,有些認得的字,合起來成為一句話,她又看不懂。
“兒子問那些讀書人,官員如此懈怠,到底是兒子缺乏仁民愛物之心,還是因為兒子優柔寡斷之故?”
“這些人都是讀書讀透了的,從天下讀書人中選拔出來的人尖,到底有幾個能教兒子道理。”
“肯定有。”李太后很快就說道。
天下英才何其多,兒子這麼簡單的問題,如何會答不上來。
在她的認知裡,不管什麼問題,只要君主賢明,願意聽取天下賢人的主意,肯定會想到辦法解決的。
朱翊鈞滿臉笑意,“母親說的是極。”
太監捧著手札,到了內閣。
眾人看後,倒吸一口涼氣。
這麼尖銳的試題,眾臣都不敢想,紛紛看向張居正,張居正抿著嘴,一言不發。
此試題,也只有皇帝敢出了。
如今他既要維持朝綱穩定,又要調動廣東戰事,還不忘穩固考成法,實在是舉步艱難。
內外交迫。
剛滿五十歲的張居正,壽宴都沒有大肆操辦,實乃違揹他好虛榮的個性,只因國事操勞。
五十知天命嘍。
“咳……咳……”
“張公。”
張居正擺了擺手。
“發下去吧。”
聲音憔悴,內心感動,皇帝還是想著他的,還是支援他的。
殿試以皇帝的名義召開,試舉人看到題目,紛紛傻眼。
這個題目用意太深了,一字不提新政,卻全是新政。
有人不敢細寫,只當做不知其意,流於形式,用文筆掩蓋,寫的一團好文章。
有的人憤憤不平,竟直接諫言皇帝。
有的人平平淡淡,主抓仁民愛物這識字,把後面優柔寡斷忽略不提。
試卷收攏後,送到慈寧宮。
看完朱翊鈞大笑。
“可是有人寫的極好?”
“母親說的是,全都寫的極好。”
李太后鬆了口氣,果然如此,遂放下不想。
放下這些試卷,朱翊鈞不再看一眼,因為無人支援新政。
朱翊鈞說,“母親,兒子累了。”
李太后點點頭,放了朱翊鈞回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