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書歸家取了兩件換洗的衣物,匆忙的就要趕去衙門。

身後傳來婦人的抱怨。

“官人整日不著家,忙於公務,家中諸事不理,俸祿又少,請不起幫傭,任由奴一個婦人去拋頭露面。”

“你個婦道人家懂甚。”

何文書懶得辯解,自己俸祿遠高於原先所在地方,只不過京城開銷太大了。

到了吏部,卻被一群言官擋住。

“就是他。”

也不問青紅皂白,拉著他就打,何文書不敢還手,抱著腦袋趴在地上。

周圍的公差們不敢阻攔,眼睜睜的看著何文書被打。

奄奄一息的何文書被車伕拖回家,婦人開門見狀,嚎啕大哭。

“混賬!”

收到訊息的張居正,憤怒不已。

這一次他不顧長子的阻攔,親自去了內閣,雷厲風行嚴懲了鬧事的言官。

張居正此次不按規矩的復出,徹底撕破臉皮,京城反對的言官,都被他降職貶逐地方。

清理了京城,被貶逐的言官,在地方大肆聚眾批判,攻奸朝事。連各地大儒紛紛出山,直言朝廷亂政。

天下皆怨張居正。

張居正派出吏員,清理天下私院,杜絕地方起輿論攻擊朝事。

張四維阻攔。

“公,此乃下策。”

“你之下策,吾之上策。”

不理張四維的阻攔,張居正強行推動政令,膽敢遮掩者,皆重罰。

張四維等一眾大臣求見皇上。

朱翊鈞以生病為由不見。

而張居正遞交給司禮監的奏請,朱翊鈞全都批覆同意。

眾臣無法阻,張居正威逼吏員。

各地書院逐漸開始被清理,凡是未經許可的學院,遵照皇祖明旨,改為公廨衙門。

書院由地方鄉紳獻出的學田,全部充公歸於裡甲。

常州規模最大,名聲最盛的龍城書院,光秀才舉人就出了三十餘人。

當此書院被封禁後,天下怨氣達到頂峰。

無人不罵張居正,無人不恨張居正。

朱翊鈞躲在後宮讀書。

大明需要一場思想上的改革。

“官員應無慾,寡慾,和百姓同欲。”

朱翊鈞看到這裡點點頭,這和後世的與人民利益站到一起,就是一個意思。

此人的思想,還是極為開放的。

“無父無君非弒父弒君。”

“皇爺,此乃大逆不道之言。”李現陪同皇上一起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