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朱翊鈞看完,高興的讚歎。

看到有人奪了頭彩,剩下的人按捺不住,紛紛加快進度,和先前的太監一樣,恭敬的交上卷子。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

“大善。”

等眾人都交完了試卷,朱翊鈞當場批覆,最後親自挑選了七人,隨堂伺候。

……

馮保來乾清宮,請問今年宮中是否按舊制設宴權貴大臣,準備元宵燈火等事宜。

“大伴,你來的正好,你看看這個奏疏。”

原來,是戶科做事中馮時雨,上疏陳六事,其中有諫言釋放宮女。

“回皇爺,本朝與歷朝不同,今在宮婦女,不過兩千數,侍奉兩宮聖母,執事六局,尚不夠用。”

見皇上不置可否,馮保繼續說道,“且宮女多衰老,放出宮去沒有歸處,皇爺三思。”

“大伴說的有些道理。”

聽到這話,馮保內心一顫,知道不好。

果然,朱翊鈞又說道,“不過,朕聽說民間百姓,把自家女孩入宮當做悲事。“

馮保辯解,“民間窮苦人家,把自家女兒送入宮中,從此衣食無憂,歡喜還來不及,怎麼會不願意呢。”

朱翊鈞笑了笑,取出一個摺子,丟到馮保手上。

這摺子顏色陳舊,開啟一看,竟然是隆慶二年的摺子,寫著當年民間舊事。

原來,當年傳出謠言,京中點淑女,民間百姓懼怕,無論長幼良賤,有垂鬢即笄者,有乳臭為夫者,孀婦亦皆再蘸禮人。

因為婚事多,樂工們晝夜不息,這家辦完就趕赴下家,連餚果都漲價了。

馮保無話可說。

“大伴出於公心,憐恤年老宮女,說明大伴有德,朕決定,凡年過二十者,願意出宮的,一律放出宮,且今後廢除舊制,除非特定,不得隨意從民間點女兒入宮。”

因為先前失分的行為,馮保不敢再為此事辯解。

說完了宮女的事,朱翊鈞又問起馮保,今年可有新太監入宮,入宮人數多少。

聽到馮保說的數量,朱翊鈞不高興了。

我這好不容易找到的理由,放出宮的人數,估計還沒進宮的人多,豈不是白費功夫。

見皇上臉色不豫,馮保急忙解釋,“實在是宮外等候入宮的閹人太多,已經嚴格選錄,十個裡面才挑了一個,本就已怨聲載道。”

還是國家太窮,窮人太多,活不下去的人找不到活路,自己把自己閹了,為了進宮找口飯吃。

更可憐的是,閹了後還沒被挑中的,就只能靠乞討為生,坑蒙拐騙無所不作。

朱翊鈞長嘆一聲。

“宮中現在太監有多少人?”

馮保不敢虛言,報了實數,逾兩萬之數。

“整個皇城,每年要花費多少銀子?”

馮保答不上來。

“還是要減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