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講道(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明白了,太子希望他改變朝堂陋習風氣。
“必須加以改易,臣今日上疏六事。
一,省議論....一切章奏務從簡切,是非可否,明白直諫,毋得彼此推諉,徒拖空言。
二,振紀綱:近年來,紀綱不肅,法度不行,上下務為姑息,百事悉從委徇,以模稜兩可謂之調停,以委屈遷就謂之善處……。
三,重詔令,.....凡大小事務,既奉明旨,數日之內既行題覆。
四,核名實,賞罰之當,必須核實真偽,必須嚴考課之法.....
五,固邦本,.....民安固邦,矯枉者必過其正,當民窮財盡之時,若不痛加節省,恐不能救也。
六,飭武備,當今之事,其可慮者莫重於邊防,應申嚴軍政,設法訓練。”
沒幾日,張居正當面把文章呈現給朱翊鈞,朱翊鈞看完,一臉開懷,露出最近久違的笑容。
“張先生,大善!”
收起文章,朱翊鈞到了乾清宮。此時,病榻上的隆慶皇帝時而清醒,時而昏睡。
趁著隆慶皇帝清醒的時分,朱翊鈞把文章念給了隆慶皇帝聽。
旁人一開始勸太子不要打擾皇帝清淨,後來被皇帝罵了。朱翊鈞理解父皇,隆慶皇帝現在,迫切的想知道太子的一切。
十歲的孩子,到底能否承擔起社稷的重任。
祖宗江山,才是隆慶皇帝最看重的,超過了他的生命。
而自己表現的越好,表現的越獨立,表現的越成熟,才是對隆慶皇帝越大的安慰。
“你一向看重張居正,如何看他的這篇文章?”
隆慶皇帝不擔憂後世,他要考量不到十歲的太子,是否像他一直以來表現的那麼有主見,承擔起重任。
“觀此文,可見張先生推崇申不害,韓非的法治。”朱翊鈞回答的很謹慎。
“法治嚴苛,你覺得張居正的想法,能推行下去地方嗎?”
隆慶皇帝不置可否。
“政治弊病深重,以儒術不足以矯正,非得重法不可治也。所陳六事,皆切中時弊,而且切實可行,如認真按照此辦事,朝政必可改觀。”
隆慶皇帝,是大明國以來,少有的開明,有成熟的正確政治手段的皇帝。
看到這個文章,他內心是認可張居正說的,本打算先用溫和的政策,重固臣心,夯實基礎,最後再來逐漸革變朝風,扭轉乾坤。
可惜,上天卻不給自己機會。
“你可想過朝堂乃至地方的反對?”
“看張先生手段矣。”
聽到太子的話,隆慶皇帝欣慰的笑了,太子這些年,從來沒有讓他失望,今天,更是如此。
“若成,如何制之?”
“無需制之,天命所制。”
“大善。”
張居正還需要擔憂他弄權?給他弄就是了。宗室,權貴,朝堂,內廷,地方,所有人都因為他的改革,被他得罪完了。
他改革的越狠,他能倚靠的就只有皇帝。
當皇帝不在支援他,他的下場就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