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公以為朕之提議如何!”

人死如生,在這個時代都是這種思想,古人認為,人死之後會前往另外一個世界,如同這個世界新生兒,都會煥發新生。

所以對身後之事,古人極其講究,就比如劉徹否定了太常所草擬的諡號,而親自所論公孫弘的功績,沒有人會站出來說這個諡號於公孫弘不符。

他們這些人總有一天也會如此,要是等皇帝給他們定諡號之時,突然跑出個人說不配,他們絕對能氣的揭開棺材板。

不是深仇大恨,生死之敵,這種禁忌沒有人會犯,在座的袞袞諸公,那個不是絕頂聰明之人。

如若真的有人在這時跑出來云云,那麼這個人必然就會被踢出局,君不見汲黯此時也是老神在在。

而此時汲黯的心中,也是頗為複雜,他和公孫弘二人的矛盾,無非就是誰也看不起誰。

可到今時今日,細細回想一二,公孫弘雖然是個偽君子,但他的確是有才能,其在任丞相期間政績顯著,對這位皇帝也多加勸阻。

人死恩怨消,倒是他這回著像了……

汲黯思量一番,拱手一禮:“陛下既有詔令,臣等自然遵詔。”

眾人面色訝然看著汲黯,汲黯的行為有些出乎意料,沒有想到其居然會率先站出來,因為在他們想來,汲黯雖然不至於使壞,但絕對不會第一個站出。

當然,眾人也僅僅只是驚訝罷了,這種事但凡有腦子的人都會同意。

隨即眾人皆拱手一禮,齊聲道:“臣等遵詔。”

劉徹見汲黯的動作會心一笑,臉上也沒有驚訝之色,彷彿在他看來,汲黯這個舉動正常不過。

劉據也是暗自點頭,汲黯此人真不愧是“社稷之臣”,他劉據自然也是能看清這件事的重要性。

雖說身為帝王有忌諱臣子報團之說,可這件事不同,這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這是一種忌諱,沒有人會傻到這樣去做,除非是深仇大恨。

奸臣也好,忠臣也罷,都是為了身後名利二字,都想讓自己彪炳史冊。

劉徹擺手示意眾人落座,緩緩又道:“皇太子今已九歲,已經到了開府的年紀了,太常可商議一個吉日。”

皇太子開府建牙,眾人都是心中瞭然,他們有自身的圈子,皇帝的聖意都能揣測,更別說這種事情。

“稟陛下,臣有奏!”

太常弓身一禮,正要起身之際,卻見劉徹擺手笑道:“卿入座吧!只是廷議,坐著說。”

“臣謝陛下聖恩。”

太常再次謝恩,跪坐後說道:“啟奏陛下,皇太子開府建牙,還是依祖宗之法得好,臣建議可在三日後大朝商討,到時陛下之聖言,臣等自然奉詔。”

“陛下!”

宗正拱手一禮,面露誠懇之色,說道:“啟奏陛下,臣贊同太常所言,皇太子開府建牙,乃我大漢之要事,還是依祖宗之法,彰皇太子之威德。”

“臣等附議。”

皇太子開府,這可是件大事,歷代皇太子開府都是在大朝會時商議,以彰顯此事的重要性。

劉據以前是皇太子沒錯,可和開府之後就是雲泥之別,通俗點就是有皇太子之名,卻無甚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