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接過翻閱之後發現鄧曉方做事非常心細,這名單上不但記錄了現有哪些人,還記錄了有哪些人外出!

房縣共計三百二十戶,但一共才一千一百零六人。

房縣太窮,很多男兒還未成親,因為沒人願意嫁過來。

因為房縣窮,所以,男人們都外出打工,一年才回來幾次。

房縣沒有人,也沒人發展房縣,這就造就了房縣貧困得迴圈。

要想讓房縣富起來,根本解決辦法還是要靠她們自己。

徐盛雖然錢多,但若直接給錢,房縣百姓突然暴富,只會適得其反!

因為房縣婦孺比較多,徐盛準備給她們找些活計。

於是問道:“房縣女子擅長什麼?”

鄧曉方想起自家婆娘和女兒,道:“女子大都精於女工,繡一些帕子、荷包、護額補貼家用。”

徐盛點點頭,看了眼名單上的孩童,足足一百六十多個,四歲到九歲就有六七十個。

至於長到十歲的男童則跟著父親外出做工賺錢,女子留在家裡做女工賣錢。

徐盛想起房縣全部大門緊閉的主街,於是道:“陶崎,將主街中間那四個鋪子買下,將其修繕成書塾,儘快去辦。”

“是。”

陶崎立即領命。

百姓生計解決辦法他暫時沒想到,但是,房縣這些待在家裡的孩子,他可以解決一下。

畢竟,這些孩子是房縣的未來。

他們上書塾以後,無論未來是考取功名,還是做別的,都比不識字多一項本事!

鄧曉方聽說徐盛這就要買下四間鋪子用作書塾,當即向徐盛行大禮。

“徐大人,小人代房縣百姓謝謝您,有您這樣的父母官,真是我們房縣的福祉。”

這不是拍馬屁,是鄧曉方的肺腑之言。

雖然鄧曉方在縣衙二十多年,老於世故,人極其圓滑,但此刻對徐盛的佩服是出自內心。

當初,他聽說陛下派了一位新任知縣過來,想著,這位可能怕是要不了一兩年,也要走。

當聽說這位是焱王得的大公子,更是斷定這位肯定吃不了房縣的苦,要不了幾日就會走。

畢竟人家是焱王長子,調任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徐盛本就年紀小,這也就讓鄧曉方忽略了徐盛還是位狀元郎,忽略了徐盛的才學!

徐盛是焱王長子不錯,正因如此,宜鐵州巡撫不再敢耽誤房縣的俸祿,以前遲遲沒有發放的俸祿,在徐盛上任第二天就批下來了。

正因徐盛是焱王長子,他才能想幹什麼便幹什麼,在用銀子上眨都不眨眼,並且乾的都是實事!

“本官現在是房縣知縣,本官也是房縣中一分子,你不必感謝我。

書塾馬上要裝修、採買桌椅書籍、聘請教書先生,這些必定少不了要你引薦。”

徐盛道。

鄧曉方惶恐:“這些都是小人應該做的!”

他很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