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勝似父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毅虹帶著無限的惆悵再一次離開故鄉十里坊,她決定接受印華軍的聘請,去印尼擔任其公司CEO。
對此,德義和彩香很是支援,並大包大攬地承擔思鎖的撫養任務。印華軍更是樂不可支,心想,既然接受聘請,那距談婚論嫁就為時不遠了。毅虹並未徵求思鎖的意見,也許認為他年齡尚小,或者以為他一向溫順聽話。
然而,思鎖已是初一的學生,對媽媽的選擇不可能沒有自己的想法。
打毅虹決定去印尼以後,思鎖單獨待在室外的時間就多了起來。宿舍後面有一條公路,路旁有一塊天然巨石,平處可躺,凸處可坐。這把座椅成了思鎖的專座。當地過往行人看著思鎖端坐巨石之上,像雕塑一般,感到好奇,遂戲稱這塊石頭為童子石。
毅虹發現思鎖沒有完成家庭作業,以為他溜出去偷偷看什麼閒書,就去童子石找他。
哪裡在看書?石頭上擱著一本《志摩的詩》,他用左手按著,似乎怕風吹走。對於這本書,誇張地說,思鎖可以倒背如流。如此熟悉的內容,為何要當寶貝而隨身帶著它呢?
知兒莫如母。毅虹明白,這是向城贈送給他的書,見書如面啊。思鎖是在焦急地等待向城,盼望他早日歸來。
向城是插隊知青,由於當年因洩露逮捕德義的機密,被公安機關追捕,他落荒而逃來到鷺城,戶口一直在十里坊擱著沒有挪窩兒。
按照高考規定,向城只能回原籍參加高考。考慮到戶籍的特殊性,向城在高考報名前一個月就回了海通。
思鎖從未得到父愛,而向城就像父親一樣關愛他,在思鎖的心裡向城就是父親。
他在《我的父親》命題作文裡這樣寫道:
從出生到現在,我沒有見過父親。但是,我有一位比父親還要親的父親,他就是周向城。他為我所做的,說似平常,但它是日復一日的平常。他給我準備的早點,沒有一天是相同的;催促我洗漱睡覺的時間,沒有一天是不相同的……
毅虹看著眺望遠方的兒子,感到欣慰,兒子是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的好男兒。她要遠去他鄉,他要第一次離開媽媽。然而由向城和德義、彩香照顧思鎖,她還有什麼不放心呢?
毅虹走到童子石旁,說:“思鎖,還有家庭作業沒有完成呢?等做完了再來等向城叔好不好?還有,我給白靜阿姨打電話,讓她問問向城什麼時候回來,省得你牽腸掛肚的。”
“我不!我不!哦哦哦……”媽媽一下子道出了他的心聲,思鎖忍不住哭了起來,哭得是那樣的傷心,那樣的深情。
他長這麼大第一次違抗母命,竟然兩次說“不”。
在十里坊,在黑銅山,身心遭到極大傷害,他沒有這樣哭過。看著痛苦的兒子,毅虹很揪心。雖然兒子沒有聽她的話,但她能理解兒子對向城的感情。她沒有責怪他,更沒有強求他,而是獨自一人回了宿舍。
“思鎖!”
思鎖正在發愣,頂撞了媽媽,他十分懊惱。媽媽一路走來是多麼不容易,怎麼能不聽她的話呢?其實思鎖不是不聽媽媽的話,他是暗中在與她較勁,他反對媽媽去印尼,更害怕媽媽嫁給印華軍。
思鎖猛然抬頭,向城就站他的面前。他一頭扎進向城的懷裡,哭著說:“你怎麼才回來,出大事了。”
向城愕然,問:“出啥事了?”
“媽媽……媽媽……她……”
“毅虹怎麼了?”
“她要去外國,去瘸子那裡。”
向城的頭像遭到了悶棍猛擊,只覺得天旋地轉,就像天快塌下來似的。
難道毅虹是木頭嗎?自己對她所做的一切,她難道一點感覺都沒有嗎?為什麼瞧上一個瘸子?難道是為了他的錢?
不容向城多想,他得面對思鎖。大人的事,豈能把孩子牽扯進來?他說:“思鎖,要文明,不能稱人家瘸子。”
“可是,媽媽真嫁給他了,你怎麼辦?”
向城一陣興奮,多棒,思鎖是自己一個陣營的。他的笑容還沒有來得及展開,就發起愁來。思鎖還真鬼,他怎麼會知道自己心思的?不行,思鎖這樣的心態太危險,會與毅虹疏遠關係的。向城深深地愛著毅虹,他當然不願意發生這樣的情狀。
他想改變思鎖對媽媽的態度,讓他支援媽媽的決定。然而思鎖是一個有主見的孩子,沒有充分的理由是說服不了他的。
向城知道,毅虹回十里坊受到郝奶奶去世和金鎖背叛的雙重打擊,她做出去印尼的決定一定與此有關。
什麼叫愛,愛她,就是要體恤她,尊重她的選擇。這是向城對愛情的理解。
他不允許自己責備毅虹的選擇,不能讓思鎖疏遠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