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吧?

可是,他還會做氣管癌,會做神外肝膽,會發明支架、導管……

臥槽!

千思萬緒最終匯成兩個字,舍此之外,丁金明覺得再無合適詞彙。

林思涵稍等一會,見王磊已經把導管退出,提醒道:“大家可以從與傳統術式的區別上思考。這是進入假腔,而非真腔。假腔最忌失控,失控就變成自然夾層了,危險性大增。”

有了思路,學生們的思維頓時敏捷起來。

這時王磊將特製球囊沿著導絲放入,助手又一次拿起加壓泵。

張天問看到加壓泵,腦海中靈光一閃,猛然搶過話筒,大聲道:“我知道了,關鍵就是林老師你反覆強調的“穩”!”

“假腔需要穩定,所以一切進入裡面的器械都必須穩定。”

“外層導管撤除,裡面的內層導管管徑過細,支撐力不足,在特製球囊進入的情況下,不足以支援這種穩定,可能會導致假腔出現問題。”

林思涵讚道:“對。這時需要進行第三次加壓。這次是假腔外全路徑低壓,目的是藉助氣體提升支撐力。”

“這位同學,你叫什麼名字?”

“張天問。”

又是張天問?

旁聽的江婉柔直接把他加入到了未來招聘名單之中,決定等這場手術結束,馬上就找他敲定從實習到工作的一攬子計劃。

只要他不傻,應該就不會拒絕。

第三次加壓的引數也是設定好的,對壓力需求又低,幾乎是瞬間就加壓完成。

在氣囊的協助支撐下,特製球囊輕鬆抵達假腔入口,這時放掉第二次加壓輸入的氣體,特製球囊順勢進入,接替內導管堵住了假腔入口。

第一示教室內的布朗提醒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一直到現在,王老師的操作仍保持著“穩”、“簡”,全程沒有任何多餘的枝節出現。”

許多醫生在心裡嘀咕:知道了,“穩”、“簡”很重要,就算暫時沒有切身體會,我們牢牢記住就是。

但下面怎麼辦?

憑藉既往誤入假腔的經驗,每個醫生都知道:從真腔進入假腔相對容易,管腔粗,活動餘地大,只要看準方向,調整好頭端角度,一頭扎進去就是了。

但假腔比真腔細小得多,進入的器械全程被血管壁緊緊包裹壓制,就算看準了角度,也很難將導絲扎入真腔。

而且這角度該怎麼看?

DSA給予的影象,就是灰色的背景+黑色的血管+更為顯眼的導絲等器械,根本看不清血管裡面是什麼樣子。

冒煙後,會顯示出跳動不止的心臟輪廓,還有象樹葉脈絡一樣依附其上的血管群,看得比沒冒煙時更加清晰——但同樣看不清血管裡面。

看不清,就容易扎錯方向。現在已經刺破了內膜,一旦方向錯了,刺破了血管,那就是從內膜到外膜全部貫通,是冠狀動脈破裂。

如果在醫院外面,這是災難性的後果。

就算在手術檯上,也是重大事故,需要緊急搶救。

衛鈞弈比醫生們更迷糊,抓著自己腦袋自言自語:“這特製球囊,到底要怎麼樣協助重返真腔?簡直一點頭緒都沒有。”

“特製球囊已經到位,內導管已經撤出,正在加壓,”林思涵的聲音及時響了起來:“第一步,它將幫助我們找到真腔。”

“請注意觀看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