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治未病和佳話(第2/2頁)
章節報錯
“採用了雙導絲軌道技術就不一樣了——兩根導絲同時進入一根血管,同時作為支撐後續器械的軌道,支撐力必然增加一倍。”
“同樣,由於第二根導絲對三個成角血管的支撐塑形,第一根導絲的彎曲度大為下降,則纏繞打結的機率也大為下降。”
學生們恍然大悟,掌聲再度熱烈。
林思涵話鋒一轉:“各位同學,我國先賢提出的‘治未病’,是一個非常古老、卻又非常先進的理念,我們一定要牢記,並把它運用到整個診療活動中去。”
“大家想一想,雙導絲軌道技術,提前解決了支撐力不足導致的失敗、解決了纏繞打結,是不是未雨綢繆?是不是體現了治未病的理念?”
這是人盡皆知的理念,學生們理解其含義,卻從未想過:除了那些經典的治未病方法,就連PCI也能貫徹這個理念,並且大有用處。
一時間,年輕學子們竟有大徹大悟的感覺,而一干科大領導、教授,則無不暗暗點頭。
王磊這一課,上得好啊!
幾位領導這麼想著,目光自然而然地轉向趙子剛。
這個趙子剛,思維靈活,目光精準,為教學開創了一個很好的模式,是個人才。
對了,趙子剛早就提出,幾位授課的醫生,應該給予相當的待遇,當時大家都不以為然,覺得他們太年輕了,又沒什麼響亮頭銜,傳出去恐怕有損科大聲譽,但現在看來……
什麼損傷聲譽,就憑王磊今天這一手,那是佳話!足以載入校史、流傳於世的佳話!
科大身為居於全國前列的大學,與醫界新星聯手,引入多項世界領先技術,為國家培養醫學人才,這不是佳話,什麼是佳話?
大學不拘一格求人才,王磊他們這些新秀不辭辛勞,願為大學生們做引路人,這不是佳話,什麼是佳話?
畫面上,第二根導絲到位,王磊操縱第一根導絲繼續前進。
前方兩個成角血管雖然也分別有50度、60度,但相比於這個110度,透過時顯得尤為輕鬆。
第一根導絲透過所有成角血管後,王磊又把第二根跟上,然後操縱第一根導絲直奔最終的靶血管。
這位患者的主要困難就是成角太大,相比之下,進入最終的靶血管並不是很困難,王磊靈活微調角度後,幾乎是一氣呵成。
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壓斷腰,醫生們都吃過CTO的苦頭,深知換成自己做的話,還不知要花多少時間、經過多少次反覆,才能完成這個步驟。
CTO二三個小時起步,不是說著玩的。
尤其是王磊還做得這麼流暢,其中體現的實力,令他們歎為觀止。
這一次,醫生們搶先鼓掌,久久不停。
見學生們不知其中困難,喬治等解說員紛紛提醒:“CTO患者,打通靶血管的血管腔是非常困難、非常消耗時間的。”
“做到這麼流暢,更是罕見。”
學生們這才恍然大悟,也跟著鼓起掌來。
接下來,王磊又流暢地完成了球囊擴張、支架置入,整個用時不到半小時。
做完之後,王磊起身就走。林思涵說道:“那邊麻醉差不多了,下面,請看王老師如何攻克支氣管癌的世界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