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周氏父子回來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對啊!
既然根源在於脊髓腔壓力太大,那就減小脊髓腔壓力!
脊髓腔壓力哪來的?
不就是腦脊液嗎?
所以他們做“腦脊液引流減壓術”——把腦脊液給放掉一部分,壓力自然就下降了。
不管你區域性血壓(遠端動脈灌注壓)怎麼降,我始終讓脊髓腔壓力比你低,血液自然就乖乖地流過來了。
“Z國人,太聰明瞭!”關谷喃喃自語,忽然有一種立馬辭職,來Z國遊學的衝動。
區區半天時間,他已經見識了多次精彩的創意,每每於平凡中收奇效,一舉解決之前無法解決的難題。
要是能和蘇醫生的老師共事,經常與他那天才的心靈溝通,一定能大有進步。
“天才,蘇,你的老師是天才!”
Y國老帥哥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
滿廳觀眾都發出類似的驚歎,包括所有學生在內。
之前那些技術太深奧,學生們不懂其中精彩何在,但腦脊液是基礎知識,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這種平凡中見偉大、克服醫學難關的創意,是最能打動學醫者人心的。
所以他們也發自內心地讚歎著,不少人暗暗下定決心:我以後要去一院實習、規培,要留在一院工作。
讚歎聲中,李光消毒、鋪巾,嫻熟地將一根7號穿刺針刺透蛛網膜,穿入蛛網膜下腔(脊髓腔)。
對於麻醉醫生來說,蛛網膜下腔穿刺,是最簡單不過的玩意了。
這還是現在全麻一統江湖的年代,如果是在腰麻、硬麻,甚至還有亂七八糟的骶麻、腰硬聯合麻的時代,麻醉師們做腰穿的姿勢是這樣的——
左手一按面板,右手拎起針就戳……啊,熟悉的感覺,又是那一層膜在擋路。
沒關係,讓我來戳破它。
pu,成了。
幾秒鐘的功夫。
比喝水還快。
李光拔出7號針的內芯,將一根導管放入針腔,從針口探出,進入蛛網膜下腔。
再退出穿刺針,引流導管便留在了蛛網膜下腔內。
接下來,就可以隨時抽取適當的腦脊液,使得蛛網膜下腔內的壓力符合醫生要求。
見病人重新被放平,開始做EVAR的消毒鋪巾,專家們又想起了三大流氓+三大動脈狹窄。
好奇怪,雖然三大流氓還在,三大動脈狹窄還在,忽然一下子就不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