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中陳之行的模樣有些頹廢,雜亂的頭髮梳理的如同雞窩一般,配上雜亂的鬍子和迷離的眼神,硬是讓他成了一個40多歲的落魄模樣。

這與他以往板正的形象大相徑庭,但是配合著時代背景,又讓故事顯得無比真實。

鏡頭隨著來人的腳步推入到店裡,給出一種紀錄片的即視感。

“我上次給你那批油,你小旅館擺了不?”

“擺了, 沒人用,現在都用偉哥,沒人用這玩意。你那玩意我用過,沒球用。”

“沒球用自己不行啊。”

“哈哈哈哈。”

開場扔出一個笑點,觀眾的情緒頓時被緩和了不少。

議論陳之行造型的低聲漸漸消弭, 片中的聲音也愈加清晰。

前期的鋪墊較多,但是衝突很足。

第一幕是主角程勇被資金困擾, 第二幕是交代他有一個重病的父親,第三幕則是他破碎的家庭。

按照北方的方言,這個角色有些混不吝。

四十多歲的市儈與油膩讓人望而生厭,但是在他兒子出場之後,又引起了觀眾們對於親情的共鳴。

看一個偉光正的角色愛惜家庭是不會引起過多感嘆的。

但是這樣一個稍顯反面的角色,流露出一絲父愛的光輝卻讓反差感拉得十足。

得益於陳之行沒有將這個角色潛藏的人性光輝表達出來,所以吃包子這一幕顯得格外溫馨。

“爸,我想買雙球鞋。”

“多少錢?”

“兩百六。”

孩子低著頭,鏡頭全給向陳之行的特寫。

聽到這個數字,他的表情明顯一怔。

沒有直截了當的說這麼貴,而是眼睛一眨,嘴唇一抿,就將他囊中羞澀的形象表達了出來。

觀眾還在驚歎他微表情的精妙,他卻慢慢勾起一個笑容。

身子微微前探,用著一股欣喜的語氣道:“你怎麼不讓你後爸給你買呢?”

“不想讓他買。”

“哼!”聽到了預料的回答, 他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翻出錢包, 看著裡面寥寥的幾張鈔票, 他猶豫半晌,抬頭看了一眼孩子, 還是將錢掏了出來。

為難之後,便是強裝出的輕鬆。

“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