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風充耳不聞,只是再次催促道:“搖臂升起來,這一幕來個俯拍視角。”

陳之行看著緩緩升起的搖臂,目光微微閃爍。

原來的鏡頭之中,他總是面向鏡頭,呈現出來的視角是“你”。

彷彿和觀眾對座交談一般,這樣的鏡頭能拉近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比如在《殺人回憶》之中,最後一幕主角面對鏡頭,就給人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彷彿將觀眾拉到這個案件的發生地。

而此時的徐皓風轉向俯拍,則是將觀眾拉遠,陳之行呈現出來的視角變成了“他”。

成為了片中的第三者,融入到周遭的群眾之中。

讓觀眾冷眼旁觀著他的落幕。

徐皓風是人間清醒,或者說是個狠人。

他費盡心思寫了耿良辰這麼一個打破規則的人,卻又用冷漠的方式將其推向墳墓。

......

“電影挺不好拍的。”

宋佚看著指揮左右的徐皓風,舔著手裡的雪糕衝著一旁玩手機的陳之行說道。

她接觸舞臺劇較多,舞臺上的鏡頭排程也就那麼老三樣。

電視劇也是一樣,通常都是兩人或多人對話鏡頭正反打,哪有電影這麼費事。

拍攝推到了結尾處的巷戰,徐皓風準備折磨陳之行後再來折磨一下廖梵。

然而最先被折磨的卻是道具組。

他有個想法,先用鏡頭俯瞰一下巷子的景色,然後鏡頭從巷頭直接推到巷子尾部。

這也難不倒攝影師,正常拍攝手法是用無人機拍全景,手持或者軌道攝像往前推,最後在剪輯的時候將兩段拼接到一起。

不過徐皓風卯足了心思在這一場巷戰中大展手腳,至少要在開篇的一幕先抓住觀眾的眼球。

所以他準備一鏡到底。

於是劇組先費力架了個塔吊,將攝像機吊起,拍完俯瞰鏡頭之後再緩緩將攝像機放下來。

到了臨近地面的位置,再由攝像師接住跟著廖梵一路走向巷尾。

最重要的是他覺得這樣拍效果不好,然後又讓人把塔吊給拆了,重新擺了三個固定機位。

“你說他折騰什麼呢?”

陳之行白了她一眼,“你吃你的得了,你天天操那個心。”

“你跟誰聊天呢?”

宋佚探著腦袋看了看,順手將雪糕塞到陳之行嘴裡轉移他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