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多巴胺受體增敏劑(第1/2頁)
章節報錯
《多巴胺受體增敏劑》
翻開馮文斌遞上來的文件,一行醒目的標題就映入眼簾。
“多巴胺受體增敏劑?什麼意思,你不會是打算開發什麼違禁品吧?”
夏旭眉頭微挑。
跟著顧海明等人在星海生物薰陶了這麼久,他現在可不是生物學和藥學小白,自然能理解這行詞彙是什麼意思。
生物學上有一個說法,認為人其實只是基因的奴隸,卡羅爾實驗室的超腦計劃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此理論,意在掙脫身體與基因本能的限制。
這種說法或許略有誇張,但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的生老病死實際上都只是基因在控制,而基因的一切行為都僅僅是為了自身的延續,它會在食物充足時控制軀體產生繁衍慾望,在環境惡劣時增強自身適應環境,但也更會在必要時選擇犧牲個體。
衰老死亡實際上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項研究其實都表明人體在年輕時是具備較強修復能力的,但到一定階段後各種修復機制就主動擺爛停止,然後才導致軀體狀況越來越惡劣。
這是一種節約資源的方式,本質上就是犧牲年老個體,為年輕個體的生存繁衍節約物資,從而造就基因的長久延續。
當然,這並不是什麼陰謀論的說法,或許僅僅只是長久進化過程中適者生存篩選出來的生理機制。
但不可否認,人體大量行為、甚至可以說是所有行為都是由基因與身體控制,而並不是什麼主觀的意識,這其中甚至包括看似發自內心的慾望與情緒。
比如和k蛋白分泌性質相近的內啡肽,它的效果是能阻止疼痛並且使人產生愉悅感,其本質就是一種進行痛苦補償的激素,驅動人去接受會讓自身產生痛苦的行為。
再比如……多巴胺!
多巴胺,這是直接與人體感受到的快樂和幸福感掛鉤的。
你感到快樂,實際上是大腦分泌了大量多巴胺,多巴胺受體接受到多巴胺的刺激從而讓你覺得快樂、愉悅、幸福。
某種程度上而言,這玩意可比那些精神藥物恐怖多了,這是人體真正的快樂源泉,你玩遊戲做運動,各種娛樂方式帶來的結果與本質其實就是多巴胺的分泌。
而多巴胺受體增敏劑是什麼意思?
這就不得不先說一下多巴胺受體了,這種受體對於多巴胺的敏感度其實是處於一種浮動的狀態,這也是人體的一種限制與調節。
當人長期處於快樂狀態,也就是多巴胺長期大量分泌的時候,多巴胺受體的敏感度就會自動降低。
也就是說你下次想要享受到與現在同等的快樂,就需要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也既是要更強烈的娛樂刺激。
這也是為什麼人在長期打遊戲刷短影片做手藝活之後無論幹什麼都提不起勁,更耐不下心去學習工作的最根本原因。
因為曾經原本能夠忍受甚至享受樂趣的行為已經變成了無法忍受的枯燥,帶不來任何快樂,自然也就沒有了任何興趣與動力。
習慣了那些粗暴且廉價的娛樂後,他們從更低層次的正常活動中所獲得的多巴胺已經無法再讓受體產生快樂的反饋。
當然,這種受體其實是浮動的,如果長期處於枯燥乏味甚至痛苦抑鬱之中,這種受體的敏感度也會逐漸上升。
畢竟長期枯燥高壓不快樂,個體就有可能失去動力甚至產生自毀傾向,這時人體自然也就會給點甜頭,試圖讓你更容易的獲取快樂。
這時多巴胺受體的敏感度上升,分泌及其微量的多巴胺就能感受到快樂幸福,也就能在學習、工作等枯燥行為中獲取快樂,從而產生動力與興趣。
而這多巴胺受體增敏劑,顧名思義,顯然就是越過這個人體的自調節過程,直接以藥物增加多巴胺受體的敏感度,讓人在枯燥行為中都能感受到強烈愉悅。
聽起來很美好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