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控釋技術(第1/2頁)
章節報錯
控釋技術,這其實也是藥物劑型的一種,也是最特殊的一種。
它可以算作是緩釋技術的升級版,這兩者都是減少藥物的釋放速度從而維持藥物作用時長並降低毒副作用。
但不同的點在於,緩釋技術的釋放並非是恆速釋放的,緩釋膠囊的藥物釋放速度會有浮動,基本是先快再慢,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產生變化。
而控釋片技術則是能夠讓藥物以一個恆定的速度平緩釋放,單位時間內的釋放藥量維持恆定或極小幅度波動,持續的時間也能更長,基本能達到二十四小時以上。
這也就意味著諸如高血壓這種需要持續供藥維持血壓平衡的疾病使用控釋片技術製作的藥品每天就只需要服用一粒藥物就足夠了,避免的反覆服藥的麻煩。
同時因為藥量釋放很慢很穩定,其實變相的也會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很多毒素身體其實都是能緩慢代謝的,其餘副作用也大多能適應與逐漸恢復。
單次劑量少產生的副作用就少,就能適應恢復,就像是慢慢品嚐白酒和一口灌下去一斤的區別,看似同樣的劑量,但在不同服用方式上產生的副作用是天差地別的。
這點用在超腦藥劑上也是一樣的。
他之前用水將超腦藥劑融化從而進行多次服用起到的效果其實很近似,就是降低單次的藥效,多次服用維持更長時間的大腦超頻,也透過削弱藥效從而讓超頻的幅度降低的許多。
因此只需要將sb13藥丸加工成緩釋片和控釋片,就能省略融化和反覆喝水的步驟,達到長時間低幅度的大腦超頻。
緩釋片的話基本能做到幾小時到十二小時不等,控釋片則能達到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每天只需要服用一顆就能將原本短短一小時的超頻時間稀釋至全天。
這樣大腦超頻的幅度雖然下降了,但在應用效率上絕對是隻增不減的。
畢竟人思考與記憶得再快也還是需要時間,翻閱、記錄、移動等行為也要花費時間,超頻強度再高其實也有著巨量浪費,兩三分鐘的四五星超頻絕對比不上二十四小時的一星超頻。
而且人腦再怎麼超頻也是有極限存在的,越接近極限肯定也就越艱難,需要的藥效也更強,這些本質上都是低效且無意義的,超頻幅度越大還會對大腦造成越大的損失。
同樣一個簡單的例子,拿機械蜈蚣脊柱壓榨肌肉潛力這種非常相似的形式來舉例。
夏旭若是四五倍發力徹底壓榨自身肌肉力量,一拳下去別人打不打得死不知道,自己肯定得先骨折了。
但若只是維持常態一兩倍的發力幅度卻能支撐上一場短暫的戰鬥,自身除了肌肉痠痛外也沒太大影響。
因此分攤開來理論上也能將超腦藥劑的副作用降低不少。
當然,只是理論上,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還有很多,緩釋片緩釋膠囊之類的技術實際上起到的作用應該很有限。
畢竟海藍星本來就是有緩釋片技術的,超腦藥劑的副作用如果這麼容易解決那也稱不上副作用了,研發這玩意的科學家在製作試驗品的時候也很可能會直接弄出緩釋劑型。
這個行不通的根源很大程度應該是出在緩釋技術的非恆速釋放上,畢竟超腦藥劑與其他藥物的危險程度不可同日而語。
藥量一會高一會低造成的結果就是超頻強度時高時低,先不說影響思考學習之類的效率,光對大腦造成的損傷都是致命的。
電子裝置都遭不住反覆開關和電壓之類的變化,更精密與脆弱的生物體大腦敢這麼玩,不當場植物人也腦溢血了。
但控釋片的技術卻正是解決這一難點的關鍵,控釋片都是能做到恆定在單位時間內釋放固定藥量的。
再加上二十四小時的持續時間,只要弄出來就相當於他只需要每天服用一顆超腦控釋片就足以將時刻獲得稀釋後的超腦藥劑藥效,將大腦超頻狀態全天候固化在自己身上。
當然……還是要建立在消除副作用的前提下,植物人和老年痴呆對夏旭而言還是非常有威懾力的。
超腦藥劑的成癮性其實比較容易解決,因為這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藥物成癮,只是習慣了大腦超頻狀態下無所不能而不能接受常規狀態所導致的精神依賴。
這就如同讓用慣高配置手機電腦的人再回去用卡得要死的低配置淘汰機型一樣,以前甘之如飴覺得很好的東西再體會到更好的之後就成了無論如何都接受不能的垃圾了。
嗯,用逼格高一點的話來講也可以使‘我原本能忍受黑暗,如果我沒見過光明’。
這種精神依賴顯然是能透過意志力去剋制的,而且若是對自身沒有什麼不良影響的話,依賴不依賴其實也沒什麼區別。
因此超腦藥劑的主要副作用本質上只有一種,那就是對大腦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