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蕭誠主導成立的江寧新宋,取消了過去東京舊宋時期以兩府三司為主的兩套班子的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內閣加六部制。

而六部之中,排第一位的,毫無疑問的,自然是吏部。

不管什麼時候,管人的部門,地位總是最高的。

不過成紹這個吏部尚書,卻是有名無實。

所有人對成紹的評價,都是說這傢伙是一個軟蛋。

的確,他很軟。

但他並不蠢。

相反,他足夠聰明。

因為軟,所以作為淮南制置使的時候,他不願與偽齊發生任何衝突,只想守住自家一畝三分地。在謝鴻、劉俊悍然發起奇襲徐州的戰事的時候,他也沒有向其派出援兵。

但因為聰明,當蕭誠在荊湖路發起成立新宋之時,他是第一個響應並且一路南下前往荊湖江陵。

在這一點上,蕭誠自然也要承他的情。

一切塵埃落定之後,蕭誠酬功,這吏部尚書一職,便從天而降,落到了他的頭上。

作為前淮南制置使,他是有這個資格擔任這一職位的。

他的頂頭上司,是岑重。

他手下的吏部左侍郎,是曾經擔任過黔州籤判的周衛,這個人,也算是蕭誠的老相識,蕭誠當年去黔州,接的就是他的位置。

所以,成紹很清楚自己的位置。

上任之後,去吏部衙門上班的日子屈指可數,大部分時候,他都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懶得去理事。除非必須他這個尚書到場的場合,他才會抵達,而到了之後,他基本上也是一個應聲蟲。

反正岑重說什麼,他便說什麼。

他是真沒有想到,閩浙總督這頂帽子,又這麼莫名其妙地砸在自己的頭上。

這只不過是一次平級的調動,但兩個位置的重要性,卻完全不同。

在朝任吏部尚書,並不得自由。

上有主管吏部的岑重,再上頭還有首輔蕭誠,像次輔司軍超這些人,自然也是瞪著眼睛看著他,只想抓住他什麼大的把柄然後轟他下臺。

而閩浙總督,這可是正兒八經的封疆大吏。

蕭誠一直要做的行政區域的重新劃分,過去因為司軍超等江南派的竭力反對而一直沒有得到實施,但這一次,司軍超等終於退讓了。

江南東路、江南西路不復存在。

省取代路,省下直接設縣,而在一些重要的節點地方,設府。

過去的路、府、軍、監、州、縣等比較複雜的行政體系,將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將是省、縣、村裡等垂直管理體系。

省,設巡撫,主管一地民政。

而總督,則根據實際情況,管理一到幾個省。

像自己馬上就要去上任的閩浙總督,轄下便有福建省與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