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羨現在變得極其的暴燥、易怒,而且最喜歡的事情便是殺人!

這是一個讓人恐懼的愛好。

一年前的董羨還不是這樣的。

那時的董大師平易近人,禮賢下士,在朝廷之中頗孚眾望。

高氏謀國,董羨逃亡到了威楚府,也正是因為他平時還極得人望,所以在威楚府, 他能聚集起相當一部分人對抗高穎德。

那時候的董羨,家破人亡,在善闡府的本家嫡系,被高氏宰了一個精光,雖然悲傷,但董羨仍然是一個能聽得進諫言的領導者。

高穎德之死,使得反高勢力空前澎脹,也使得董羨的實力飛速上升。

善闡府在他的領導之下, 被攻破了。

高家反過來被他殺得乾乾淨淨,除了一個高迎祥。

重回善闡府的董羨,一時之間,威望無倆。

特別是在他的領導之下,聯軍擊敗了氣勢洶洶率軍歸來的高迎祥之後,董羨的實力達到了頂峰。

重立了一位段氏旁枝段天德為帝,時年不過十二歲的段興,只不過是坐在御座上的木偶,一應政務,全部出自於董羨。

本來這也沒有什麼,像以前段正興在位之時,政務也全都是高穎德打理,皇帝的作用,只是在高穎德奏上一本之後,說上一句准奏而已,要麼就是一個人形圖章,負責在高穎德擬好的旨意之上敲一個圖章。

其實這事兒, 也是太監做的。

皇帝只不過是全程看著。

那時的董羨表面上沒有什麼, 其實內心深處是無比羨慕高穎德的這份威勢的。

他也想有這麼一天。

現在, 他有了。

但是呢,幫著一起掀翻了高氏的盟友們,卻並不想這麼幹。

大家好不容易在推翻了壓在頭上的高氏一族,結果你董氏一族又想接高氏的班,也想這樣壓著我們不得翻身嗎?

這不行。

事兒是大家一起做的,所以現在朝政自然得大家一齊來管理。

大理朝堂,本來就是仿效宋國,亦設政事堂,樞密院。

過去高穎德是政事堂首輔與樞密院樞密一肩挑,軍政大權一把抓。

現在董羨也想這麼幹,自然大家是不同意的。

你只能挑一個。

聯軍之中,勢力最大,在反高之戰中出力最多的倒是騰衝府的木氏,木氏族長木正希望能夠得到這二者之一。

其餘三十餘部首領們,自然也樂得看到有人與董羨搞衡,大家一齊表示贊同,似乎分權已成為必然之勢。

董羨卻在一個雨夜,突然發難。

率領心腹軍隊突襲了騰衝府木氏軍隊,木正慌亂之中,只帶了百多騎心腹逃了出去, 卻是再也不敢停留,一溜煙兒地逃回了騰衝。

這一下,倒是嚇住了其它諸部。

董羨就此軍政一把抓。

至於其它諸部心中到底服不服,那卻是誰也不知道了。

不過此時的董羨得到了威楚府、弄棟府、石城郡、秀山郡的大力支援,特別是他在這大半年的戰爭之中想盡一切辦法策反過來的邊軍,成為了他最大的倚仗。

董羨成了大權在握的相國,其餘出了力的諸部諸鎮,自然也得到了相應的報酬,反正這一次朝廷連著兩次的大清洗,官員已是十去七八,有的是位子滿足大家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