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向好之心。

董奎一心想要吞併掉在威寧的那些較小的部落,當然也是因為這樣的一種嚮往。

雖然現在的易娘部比起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的易娘部都要更加的強大,但仍然屬於寄人籬下,屬於要看人臉色過活的部落。

大理那麼咳嗽一聲,董奎就要得上感冒,這樣的日子,董奎自然不想一直過下去。

他很希望, 自己在下一次去六盤水的時候,高迎祥能對自己更加的尊重,能走出他的將軍府來接一接自己,能道一聲董將軍、董頭人,你辛苦了。而不是像現在一樣,自己每一次去討要物資的時候,那傢伙都高踞於上, 一副高高在上的施捨模樣。

雖然給東西還算爽快, 但董奎也清楚, 這是因為自己在威寧,擋住了來自畢節方向上的宋軍。

董奎希望自己更加的強大。

而最快的方式,莫過於迅速地吞併掉在威寧的這些小部落,讓他們能夠俯首貼耳地聽自己的命令而不敢再有任何其它的異議。

當然,這很難。

如果羅杓還活著,想要做到這一點,並沒有什麼問題。

羅杓活著的時候,便是高穎德,也是將他當成盟友,平待對待的。

而董奎,壓根兒就不能與羅杓相比。

羅杓是敘州三路蠻的盟主。

董奎連石門蕃部下的十幾個部落都搞不定呢!

所以董奎現在的手段有些生硬。

吃相有些難看。

阿頭部,易溪部被吞併了。

殘存下來的烏蒙部,直接被董奎合併了,想要掙扎一下的傢伙, 現在只怕墳頭上的草都已經有半人高了。

這也當然地引起了其他部落的反感、憤怒甚至於反抗。

像芒部,烏撒這樣的部落, 更是不甘於被董奎給吞掉。

畢竟他們祖上可也是闊過的呢!

鄔驚當然也想過上更好的日子。

三年多前,當他還是一個在河水裡自由自在摸魚,嬉戲的無憂無慮的傢伙的時候,便親眼目睹了大宋騎兵席捲而來的雄壯景象。

那些騎兵給他的第一感覺,不是害怕,居然是他們好生富有啊!

全身的甲冑,背弓挾刀,皮靴子,紅披風,連他們的戰馬,都蒙上了一層皮甲!

什麼時候自己才能有這樣的一身裝備呢?

宋軍源源不絕地殺了過來。

然後,敘州三路蠻的盟主便沒有了。

再然後,整個石門蕃部便被打散了,連他們的頭人,在石門蕃部素有勇名的鄔大棒也在與宋軍交戰的過程之中,被宋軍一名將領一刀便給斬殺了。

鄔驚成為了芒部的新首領。

因為能戰敢戰善戰的傢伙們,都在那一場大戰之中,統統戰死了。

年輕的鄔驚成為了芒部裡最強的那一個傢伙。

鄔驚對於宋軍,並沒有多大的仇恨。

因為便是在敘州蠻內部,這樣殺來殺去的也不過是常態而已。

芒部以前的大頭人不是鄔大棒,而是鄔大棒的哥哥鄔大刀。

在羅杓統一石門蕃部的過程中, 因為與羅杓較勁, 率兵抵抗而被羅杓擊敗之後生擒活捉,然後被羅杓一刀砍掉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