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紅帳(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膽劉娥,竟敢拿毒後與本宮相提並論!”蕭太后自視甚高,雙手從未染過不該染之鮮血,歷史對呂后和武后之惡多有批判,她又怎會與她們苟同?
“我以我的性命起誓,我血脈裡的記憶告訴我,呂后和武后從未做歷史上那些惡事。她們是天底下最善良的女君主!”劉娥虔誠的眼眸毫不畏懼地望著蕭太后。
“就算我信,誰又會信她們從未作惡?從古至今,怎會有不流血的政權?”蕭太后不禁對面前這位看似柔弱的大宋女子肅然起敬,劉娥所說的一席話,不也是她兒時曾思考過的嗎?
她也有過自己的答案,但上了歲數,成為皇權的擁有者,她反倒不敢再面對自己的本心。
“男子只知殺戮,女子和孩童卻在流血的歷史背後默默淨化大地的傷痛。蕭太后上承神權,何不冒天下之大不韙,勵精圖治,平了這天下?令金鳳沒有再重現世間的必要。”劉娥現在雖自知卑微如塵,但如若是她有朝一日掌握了天下大權,她定要清除天下積久成疾的詬病。
驪山被追殺後,為何劉娥漸漸變了?
都是被這天下給逼的,她本想尋一靜謐之地歸隱,但這天下卻從不會給她這個所謂的金鳳後人以安寧。
既然如此,何不遵從本心去抗爭?
直到天下太平方止。
“說得好!本宮跪請仙女為本宮跟南院樞密使賜婚!”蕭太后在案几上攤開金色的宣紙,示意劉娥上前書寫神旨。
劉娥方知自己落入了蕭太后的棋局,雖然擬寫這道神旨對劉娥而言,毫無妨害。
蕭太后巧借神名賜婚,堵住重臣和天下百姓悠悠之口,又可與肱骨之臣韓德讓名正言順共同守衛大遼江山,此計著實甚妙。
劉娥揮筆寫就了一份神旨,封韓德讓為神王,蕭綽為神後,此神旨立即被蕭太后妥善儲存了起來。
第二日,劉娥母子便被遼國的儀仗以迎仙女仙童的名義接入了遼國南邊的大帳。
龔美和宸兒也穿上蕭太后命人準備的盛裝隨行進了遼國的皇庭大帳。
去往大帳的路上,沿途百姓紛紛跪迎,但遠比上黎朝和大理國百姓那般熱情。
因為遼朝和大宋的先祖曾親眼見過金鳳驪姬是如何輔佐秦皇一統天下,所以流傳至後世,只有秦天子曾駕馭金鳳臨朝,從此一統天下之說。
故而金鳳在遼宋兩國皇庭眼中並未被看得過度神聖,他們習慣把仙女或者帝女看成是皇權的附庸。
敬神而不痴迷於神,這也是遼宋長期以來之所以能立國的根本原因。
比起祈求神明覆歸,遼宋兩國更致力於奪取和耕耘好腳下看得著的踏實土地。
此刻,身著金色仙女冠服的劉娥抱著自己還未滿週歲的兒子緩緩走進了遼皇的宴飲大帳。
只見遼皇隆緒頭戴金龍皇冠,身穿大氣龍袍,正氣宇軒昂地坐在龍椅上與群臣共飲。
蕭太后身穿繡著鳳舞九天鎏金花紋的太后禮袍坐在她的鳳椅之上,面帶笑意地與敬酒的臣子寒暄。
“本仙女,攜仙童復歸大遼,願大遼功績綿延千秋萬代!”劉娥煞有介事地說著,氣勢非凡。
“仙女,請上坐!”隆緒特地為劉娥準備了專門的仙座。
此座底部形似金蓮,劉娥坐上去,還真像極了金蓮簇擁的仙女。
為慶祝仙女正式迴歸大遼,隆緒特地安排了樂人前來歌舞。
樂曲太過激盪起伏,劉娥便示意宸兒把孩子抱回營帳照料,而自己則不飲不食地繼續在大帳內端坐。
舞樂結束,一位酒後喜極的臣子捧著酒杯來到御前敬酒,“恭賀遼皇,喜得仙女,大遼必定勢如破竹,明年準能滅了大宋!”
“來人,張大人喝多了,快扶他回帳中休息。”蕭太后見張大人險些說出軍事機密,便立刻制止道。
隆緒立刻望向劉娥,知道她定會因此話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