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稍露獠牙 已顯崢嶸
章節報錯
大明北征的訊息傳到歸化城,順義王卜失兔其實不是很開心的,本來只是相當於大明的一個藩屬國,對大明稱臣即可,現在卻要被劃為大明的版圖,當臣民了。
可是不開心又如何,根本就沒了反抗之心,這些年的定居,讓所有人都有了家,特別是蜂窩煤的普及,他們可是大撈了一筆。以前可以打不過就跑,現在建城安家,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啊。
不過福威鏢局的鄭邵波很有遠見,幫順義王分析了利弊,能入大明絕對利大於弊,而且對城民也好,對草原也有利,試想,沒有大明的蜂窩煤,如今要凍死多少人,整個草原,就他們最安逸,不僅沒有凍死人,還靠嚴寒掙足了錢。
鄭邵波是見識過郭大少的厲害的,當初護送郭家進京,他們作為保鏢,一路上盡吃喝玩樂了,感覺是在旅遊不像押鏢,因為所有的土匪,姜勇也就是現在的鎮邊候,一人搞定。
甚至在白羊溝寨,還秒殺了一個淫賊,據說武功深不可測,而郭大少現在是太子的女婿,這次北征他也參與,那能不認慫嗎,除非是不想活了。
當鄭邵波把他所知道的一切講給了卜失兔聽,告訴他大明現在的強大,又告訴他大明現在的富有,連窗戶用的都是玻璃,卜失兔拿起面前的玻璃杯,裡面裝的是馬奶酒,一飲而盡,找大臣商議去了,大概也明白了該如何選擇。
此次北征,五軍營、三千營不動,只有神機營全員出動,神機營自建立後,多次跟隨皇上御駕出征,這種獨立槍炮部隊建制在當時中國乃至世界各國都處於領先地位,比歐洲最早成為建制的西班牙火槍兵(建立於1510 年),要早一個世紀左右。
宣城伯衛時泰正是神機營提督,算是年輕,二十五六歲的年紀,也是個苦命人,多子夭折,至今還未有子嗣。
此次出征也是信心滿滿,畢竟此時的裝備已經鳥槍換炮大不同了,這種先進性因為郭一凡的原因,是跳躍式的,一下跨了數百年不止。
此時的新式火銃燧發槍不僅是後裝,用的還是子彈,不再是老舊的火藥加鉛彈,已經能夠在野戰中佔盡優勢,更不用提迫擊炮和手雷了。
萬曆四十八年五月十日,大軍出征,後面還跟著無數的四輪馬車,都是由商人組成的後勤加挖金隊,為首的當然是郭大少,由十二駙馬衛護衛,帶了不少的糧食、商品,準備先有神機營在戰略上掠奪,他們在經濟上掠奪,雙管齊下。
這次姜勇沒有隨行,被方從哲留下守衛京師,畢竟三大營守京師的,現在出去了一個。作為鎮邊候的姜勇,還身兼三品輔國大將軍呢,城防就交給他了。
公主朱徽嬋也不擔心郭一凡,因為她知道郭大少手裡的武器比神機營還要厲害,十二衛每天的訓練也在她眼裡,以一敵千不行,敵百是沒問題的,又只是跟在大軍後面,安全無疑。
大明軍隊初顯鋒芒,已經讓草原部落聞風喪膽了,很多部落,特別是打劫過大明邊境的,早就趁著天暖北上了,跑的最快的要屬漠北的喀爾喀,比兔子還快。
出了居庸關,很多草原小部落早就做好了迎接王師的準備,他們離大明最近,也深受大明的照顧,特別是商貿這塊,讓他們度過了兩個嚴寒。
臣服是必然的,元時蒙古征服大宋,現在只是風水輪流轉,大明當初把黃金後代趕到草原,也經常北征,但只徵不收,現在不同了,看樣子此時的大明則更加強大。
大軍所到之處,都會任命當地的官員,由夷治夷,找到威望最高的就行,當然也會有大明的官員輔佐,讓他們能更快的適應大明律。
一直到五月底,神機營終於到了歸化城,城門口早就等候了不少人,順義王卜失兔親自帶領各部落首領迎接,場面還是很和諧的。
接收歸化城沒費一點勁,因為雙方的商貿頻繁,這些人早已漢化,連大明話都說的非常流利,對大明也早已死心塌地,卜失兔也只是感慨了下,但鄭邵波跟他說過,這個選擇用不了多久就會讓自己自豪無比的。
歸化城的管理就費勁多了,整整安排了二十名不同職位的官員,包括草原的利益劃分,商人買地建廠,很多事情要做,郭一凡還留下一個管事,這是譚楓推薦的三人中的第二人,準備在這裡買地建牛奶廠。
被郭一凡任命為大明牛奶廠的廠長叫柯呂明,三十出頭,他有項突出的優點就是心細,當初在玻璃作坊可是讓主事譚楓最放心的人。
郭一凡早在京郊收購了一家造紙廠,已經能夠生產合格的紙盒包裝了,而且巴氏消毒法也培訓過,這次帶的工人也都是考核優秀之人。
所以這一年,要把內蒙的牛奶製成,銷往京城,以後再圖做大。品牌都想好了,專門針對男士的叫“猛牛”,針對女士的叫“伊麗”,還有小盆友喝的叫“哇哈哈”。
牛奶是補充蛋白質最重要的食物之一,京城很多養雞場出了不少雞蛋,現在的百姓已經有了蛋白質的來源,再加上牛奶,體質會好更多。
因為大型養殖場的產生,肉類特別是雞肉、豬肉,價格已經下來,但一般百姓還是難得吃一頓,所以瘦的弱不禁風的人常見,膀大腰圓的少之又少。
等蒸汽輪船造出來,郭一凡還準備發展漁業,多捕撈點海魚,加工成魚肉罐頭,豐富一下大明百姓的餐桌。
其實淡水魚也有,黃河長江還有些大湖泊都不缺,只是缺乏捕撈方法,產量不高而已。
要做到國富民強,經濟是基礎,只有把經濟搞上去了,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後,才能強壯身軀,才能出更好的兵,先進的武器只是一時,畢竟保密做的再好,別人不偷去,也會因為差距,不停的研發,照樣會跟上來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郭一凡需要更多的資源,也需要更多獲得資源的機會,此次北征,就是第一戰。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去,用利益帶動國家,帶動有先進思想的人,確實輕鬆的多,等大明牛奶廠大發橫財時,郭大少相信會有更多的品牌,更多的產品面世,來富裕整個國家,來提升大明的國力。
那時就不只是征服周邊了,大明的目標在海上,在東南亞,在澳大利亞,在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