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喜極而泣 樂極生悲(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天郭府有點亂,人來人往鬧哄哄的,因為要把所有窗戶都換成玻璃窗。郭老爺的高興還不至於此,因為晉商的查辦,好多古董落到了他的手裡,朝廷只挑了些好的送往宮裡,大多都看不上,便宜了財大氣粗的郭京章。
等所有玻璃窗換好,郭府景色劇增,這種古建築與現代工藝的結合,才是真正的住宅,以前在房裡看不到外面的風景,除非開啟窗戶,可天冷不開都受不了,現在抬頭就能看見假山涼亭、池水游魚,還不會冷。
高興得郭京章又大手一揮,設宴慶祝。
這次好多人過來蹭飯,美其名曰過來參觀的。看到玻璃窗,張慧做了惠安伯的主,要把家裡的窗戶也換了,劉文柄幾兄弟也不甘人後,也嚷嚷著要換。
還有位特殊的客人,太子的愛子朱由檢也過來了,本來是身體好了,來感謝郭一凡的救命之恩的,結果運氣好,碰上了吃席,還沒見過這麼熱鬧的場合,高興的小嘴都合不攏。
只可憐廚娘譚姐,這頓忙,差點腰沒整折,不過開心做事與不情願是不同的,幹活有勁,最主要家裡又能改善伙食了,每次宴會,剩的飯菜最多,自己不拿夫人都不讓,因為郭家不吃剩菜。
喜氣洋洋的不僅是郭家,首輔大人也很嗨皮,自從敬獻了玻璃鏡,後宮安靜了很多,萬曆也能安心修道,心情自然大好。方從哲見縫插針,上書要開海運,通餉遼東,也獲批了。
得寸進寸的方從哲又請冊立皇長孫朱由校為皇太孫,萬曆理都不理,向來討厭得隴望蜀之輩。
遼東形勢的確不能輕視,方從哲也很有先見之明,國庫有錢,優先邊軍,不能眼看後金做大,從斬了後金的後援晉商,又開始了軍力上的發展,新式鍊鋼效果顯著,打造的兵器削鐵如泥,當然這個鐵只是以前的兵器。
打仗打得是錢糧,軍餉欠了太久,會把軍心丟盡,所以才開通海運,提高運輸效率,讓遼軍壯大起來。
兵器、盔甲、軍糧、餉銀,透過一千兩四輪馬車運往天津衛,再透過海運由青島轉運遼東。
一切都有條不紊,安排有序。只是沒考慮過後金的決心,這一年的大寒,正是標誌著“小冰河時期”的開始,以前的冷只是開胃菜,現在才是正餐。
東北的嚴寒不僅讓當地缺衣少食,更是凍得人畜皆亡,活著的人哪裡忍受得了無休止的嚴寒和飢餓,只要能動就會拿起屠刀衝向南方。
天災人禍,總是天災在前,人禍緊跟。面對災難,唯有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後金便是如此,大明又要遭殃。
好在郭一凡把蒙古經營的很好,蜂窩煤的推廣能保住不少人畜,再加上收購毛線,推銷毛衣棉被,蒙古韃子應該不會太慘。
才到九月,後世還是開空調的日子,這裡已經極冷。大風起,雪雹如碗大,旋成雪磚,平地水湧三尺;大雪彌空,百鳥餓死,平地丈餘,河水冰合。
即便是南方,也是如此,這才是小冰河時期真正的威力,正是這年,廣州大雪,壓塌房屋無數。
剛開心沒幾天的方從哲再也笑不出來了,何為樂極生悲,剛過上好日子,又有煩事索命。
從他上任來,第一年就是大旱,餓殍遍野,饑民相食,好不容易熬出頭,因為郭大少的協助,國庫有了錢,土豆紅薯大豐收,兵器也先進了不少,這才幾天,又回到了從前。
流民四處湧來,特別是北方,輕如鵝毛的大雪,也頂不住積少成多,壓垮了茅草屋,幹掉了泥胚房,甚至磚瓦結構也沒放過。
九月中旬,郭一凡所建的小區就迎來了住戶。
這是大明有史以來第一個小區,名為新明小區,目前只是一期,共建樓房80棟,每棟三層,一層八間,還設有公共衛生間。全新的鋼筋混泥土結構,連窗戶都是玻璃的。
可這也只能容納兩千戶不到,再怎麼擠也就萬人。
可流民一來就是兩萬,後面還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