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和《功夫》一樣雖然都是民國時期的背景,可佛山的繁華程度和上海比起來顯然是差遠了。

王迪文四下裡張望了一下,決定先去武館街看看。

他還有一年時間可以拜師學藝,表面看上去時間挺長,實際上已經很緊張,不能再浪費時間。

正常來看,一年時間好像已經很長了,可王迪文知道……以金山找的功夫,自己別說是練一年,就算練上個三年五年也不一定能在他手底下堅持1分鐘。

而且從電影劇情來看,佛山武館街這些武師幾乎都是些酒囊飯袋,他們這些當師父的尚且無法在金山找手底下撐過1分鐘,當徒弟的……恐怕就更加不堪一擊了吧?

王迪文在街邊找人問了路,很快就來到了武館街。

多說一句——他問路的時候,明明口中說的是重慶話,可出口之後卻變成了地地道道的粵語。

這次系統給他安排的隨機身份自帶語言功能,倒是省了他不少麻煩。

不過他也知道,像這種技能他是無法帶回現實世界的,也就是說……等他回到現實世界後照樣不會說粵語,也完全聽不懂粵語。

除非是他在影視世界裡自己學會的技能,比如這次拜師學藝之後,他學會的功夫就能帶回現實世界。

想到這裡,王迪文倒是頗為興奮。

男人嘛,誰還能沒個武俠夢?

不說練成一身好功夫之後去行俠仗義吧,最起碼遇到危險真要動手的時候,自己多少能有幾分自保之力了。

就像上次在《功夫》世界裡,如果自己有一身好功夫,起碼身手就比普通人靈活許多,中槍的機率也會小很多。

武館街這裡有不少武館,徒弟們都在院子裡練得熱火朝天,師父也在一旁監督指導。

王迪文站在不遠處看了半天,覺得他們的功夫還真不錯,至少打起來虎虎生威,看上去氣勢很足。

不過他也知道,就武館街這些傢伙,沒一個是金山找的對手,自己如果在這裡拜師,一年之後幾乎百分百無法完成訂單任務。

看見他在那兒站了老半天,於是一家武館的師父走出來來到他身前,抱拳問道:“這位兄弟,是想學拳嗎?”

王迪文點頭道:“沒錯!”

聽他說想學拳,那個師父眼前一亮,忙道:“想學拳就來拜師啊?我們‘蔡李佛拳館’歷史悠久,學費也很便宜,兄弟考慮一下?”

王迪文沉吟片刻,道:“今天我還有事,就不打擾了!”

說完轉身就走。

“蔡李佛拳”確實是源自佛山的知名拳種,這種拳法綜合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長而形成一支新派,故名“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內容豐富,手法著重攻防配合,步法靈活而穩健,發勁剛中帶柔,講究發聲與動作的配合,要求發聲以助威,發聲以助勢,動作舒展大方,拳路氣勢磅礴。

後世“蔡李佛拳”不僅在廣東地區名氣很大,而且在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一帶也相當盛行。

不過王迪文對功夫一竅不通,他只知道“少林拳”、“太極拳”、“洪拳”、“詠春拳”、“八極拳”等名氣最大的幾種拳法,壓根就沒聽說過什麼“蔡李佛拳”。

其實功夫並沒有高下之分,只是看你練到了幾成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