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時至今日,縱觀史書,無人忍稱他為亡國之君。

“他是一位自古以來都未曾有過的偉大帝王。政國江山自他以後分崩,卻又因他後裔而一統。”

王朝滅亡,他沒做錯什麼。

他只是……無能為力。

前朝末年,天災橫行。

乾旱,洪澇,疫病,地動,大寒,酷暑……每一年都有新的災難,每一年都活的艱難,皇帝殫精竭慮,節衣縮食,內庫裡甚至找不出一匹錦緞來。

最終卻累倒在案牘。

他駕崩前最後一道詔令,不是傳位太子,託孤大臣,而是下召罪己!

“……天災頻頻,子民殆盡,縱觀史書,從未見黎民受此等困苦……該是蒼天對我厭惡。”

“故,朕願以身贖罪!求上蒼放我大政國萬民一條生路!”

“太子與諸臣何在?!”

“朕死後,火焚於身,不留全屍!揚灰於泰山腳下,叫後世帝王萬載臣民踐踏吾身!以平蒼天之怒!”

病入膏肓的皇帝緩緩按下玉璽。

“萬般責罰,皆是在我!唯願天下承平,子民安泰!”

而後,帝崩,天下崩。

天災戰亂延續又三年,無數杆大旗自立,又經過無數傾軋。

直到文宣皇帝的侄孫號令群雄,這才重新天下一統。

始為,大政承平元年。

而今,大政333年,已經是元和二十一年了。

……

這個故事講完,白麓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她經歷過大災變,知道人在災難面前有多渺小。在前世,有那樣好的國家拼盡全力,那樣先進的科技無時無刻都在執行。

儘管如此,人類依舊萬般掙扎。

那古代呢?

只單單一年旱災,便以足夠要成千上萬人的命。

畢竟,前朝建國初,水稻畝產不過96斤。

今朝大有進步,畝產也不過300斤。

交通,醫療,糧食產量,極端天氣應對措施……

種種災難接踵而來,大廈將傾無可挽救,一位古人,一位皇權的至高統治,在這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時代,下定決心將自己揚灰於泰山腳下……

白麓也嘆息道:“這樣的皇帝,以後也不會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