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心崩自落海,李初陽巧遇上古洞(第1/2頁)
章節報錯
嶗山,又名牢山,此名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晉法顯《佛國記》。一是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驅之不動,為牢固之山,故稱“牢山”。另一說法,此地對仗御天界三十六天罡星中的天牢星,故以“牢山”名之。此處地處海濱,巖深谷幽,風景秀美,自古便被人們譽為神仙之宅,千年來不少修道人士在此煉化長生不老的仙丹妙藥。秦朝始皇帝也曾赴嶗山求仙,會仙人以求靈藥。
參翡洞,位於嶗山後山險道,樹大溝深,是佔了半山,掏空後修了洞宮,出則可見大海,入則別有洞天,這日,李初陽便站在洞外一處空地,望著波濤大海怔怔發呆。
三年前相柳一戰,李初陽被那流沙仙子洛姬雅的綠光擊中,險些喪命,虧得師父翡揚真人文柏平用盡真氣,力保李初陽不死,但李初陽也是臥榻兩年,直到今日,雖然能夠下地行走,行動自如,但無論嘗試唸咒符,還是練劍法,只要真氣催動靈力,胸口便如撕裂般疼痛。參翡洞裡,文柏平有弟子七八十人,這些弟子見李初陽兒徒出身,雖尊稱一聲大師兄,但總覺得他是個毛頭小子,難以服眾。重傷之後,眾弟子私下議論紛紛,關於李初陽變成廢人的說法不絕於耳。儘管文柏平時常警示眾弟子,但無濟於事。
而且,雖然上次嶗山五子同仇敵愾,力戰洛姬雅,但畢竟事後,爭奪掌門依然是嶗山五子的重頭戲,琴揚真人韓若愚、茹揚真人張太賢、瑪揚真人李世寬私下向各自弟子嘮叨,傳出李初陽乃是洛得水和文柏平的私生子,此事更是讓李初陽羞愧難忍。
而只要金璽山莊來人,參翡洞眾弟子均會藉機嘲諷,一來是滅一滅洛得水那金璽山莊眾弟子的威風,而來也是藉機譏笑李初陽。
因此,李初陽望著大海,默默地看波濤拍上礁石的壯闊,心中卻有如滴血,他心中不忿的是,既然自己確是洛得水與文柏平之子,為人父母又為何不能相認?自回到參翡洞,文柏平對此事是隻字不提,李初陽也不是沒有藉機試探,但文柏平都會大發雷霆。
置於金璽山莊來人,說的都是聯絡同門友誼,但每次來者都會打問李初陽的現狀,明顯是洛得水心存關心,可是這師叔,也可能是親生母親,三年來從未出現過。
委屈、壓力、羞愧,三年來讓李初陽心態幾近崩潰,儘管他比三年前的模樣更像美玉,已成為一個翩翩少年,可是愁容一直掛在臉上,心中一直憋著一口惡氣,這口惡氣,讓他開始嫉恨自己的同門師弟,以及琴揚觀、錦湖殿、瑪瑙宮和金璽山莊的眾人,也包括洛得水與自己的師父,文柏平。
他極想一夜之間就恢復所有功力,然後將眾多弟子踩在腳下,誰要是有反對意見,便大開殺戒,可是現在真氣被封,靈力洩露,幾近廢人也是事實,想到這,他用力將手中一段樹枝折斷,下定決心,投崖赴死。畢竟自己的身體難以再獲得一吐惡氣的機會,與其天天在冷眼中卑微苟活,倒不如一死了之。於是便站在懸崖邊上,閉眼冥想。
這時,兩名參翡洞弟子正巧路過,見李初陽站在懸崖邊上,便湊了熱鬧。
“哎呦,這不是咱們的大師兄麼?”
“說什麼呢?那可是師父的二子,咱們得叫一聲小師父。”
李初陽心中一凜,怒目回首,見來人正是排名第八的弟子江坤和排名第十七的弟子金竇。
李初陽怒道:“你二人胡說什麼?”
金竇嘿嘿一笑道:“呦,不得了,咱們讓大師兄,哦,小師父不開心了,這要是回去告訴師父,他爹不得打我倆板子?”
江坤用手捂嘴,裝作驚訝狀:“說的是啊,當爹的得護犢子啊,不過這些年師父把真氣幾乎都傳給這不知所謂的兒子了,搞的師父也是常年閉關,咱們想見還見不到呢。”
李初陽怒不可遏,伸手將背後兩儀劍拔出,這些年他遭遇委屈太多,尤其這二人更變本加厲,平日也是這二人嘲諷為多,今日又是如此,便起了殺心。但剛剛抽出兩儀劍,金竇便從身後抽出柳葉刀,喝道:“想打架啊?三年前我雖懼你三分,那只是因為你佔著大師兄的位置而已,論身手,那時你也不如我,現如今你就是廢人一個,拿什麼打?”說罷,柳葉刀凌空一劃,擊出一股劍氣氣團,李初陽持劍一擋,雙臂一發力,兩儀劍雖然擋住了這股凌厲氣團,但寶劍竟被生生折斷,而自己“哇”一口鮮血噴湧而出,胸口如千刀萬剮一般的疼痛。
那二人見狀,非但沒有同門之情,反而哈哈大笑。江坤說道:“看來廢人就是廢人,這嶗山派最基本的技法壓海靈錘,大師兄竟然都抵擋不住。”
金竇也是嘿嘿一笑,道:“就這,我還只用了五分力,生怕打壞了,他爹心疼呢。師兄,你說,我這也算是孝順師父吧?”
李初陽勉強站起身來,看了看手中斷劍,又仰頭望向天空,見成群海鷗飛過,嘆了一聲:“我輩學藝不成,拋擲自我,看這賊鷗橫行,夢裡都不得閒。十八年憧憬,與夢俱明滅。人心涼月,哪有同門之情誼,師徒之情誼,父母之情誼?”
說罷,他眼睛一閉,後仰直直倒下,從那懸崖處掉落下去。江坤和金竇倒是一驚,趕忙上前檢視,見懸崖下海水似有一物墜落,激起水花一片,便再無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