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靖難之日!(第2/2頁)
章節報錯
實際上,自從隋唐之後,華夏這邊就逐漸拋棄了戰劍,短兵器使用上了各種刀具;甲冑的變化更多,到大明一朝已經開始大肆在使用鎖子甲,只是棉甲的使用率更普及,因為棉甲用色會採用紅色,又被稱呼為“紅胖襖”。
張玉同樣在這處城樓,他與麾下將聽從朱高煦的指揮,成功幹掉或抓住張昺和謝貴之後,他們就會馬上出發與朱能的隊伍分別奪取北平九門的控制權。
因為張輔目前是呂陽的侍衛,父子也就同在一個場合,只是他倆並沒有交談,只會偶爾將視線落在對方身上。
“來了。”呂陽就站在城樓的一個窗戶邊上。
通往王城的城門道路上,一支人數在五十人左右的隊伍正在靠近,比較奇異的是竟然有一臺人力轎子。
張昺是文官嘛!若是朱元璋還活著的時代,文官乘坐個屁的轎子,不會騎馬就特麼步行。
這不,建文帝上臺,中樞大臣進行各種改制改革,看到建文帝無不應允,整得大明文官有那麼點要奔向兩宋看齊的趨勢,不止應天那邊的文官各種兩宋做派,作風已經從應天擴散向大明各處了。
朱高煦快步走到窗戶邊上,透過開啟的一絲縫隙注視,一邊說道:“先放進城門,等全進來再關閉城門,是吧?”
用得著他們放嗎?
根據張昺和謝貴的認知,王城的各處城門是由張信的心腹在看守,還不是想進就進。
“二公子,先生,在下去了。”張玉請示道。
城樓有兩個天井能順著繩套溜到下面城門兩邊的藏兵洞,不用再去走城牆走道下去,由城門進出口再去藏兵洞裡面。
而藏兵洞這麼一個玩意,它是諸夏幾年前冷兵器戰爭的一種智慧。
騎在戰馬上的謝貴身上裹著披風,用來掩飾一聲全副武裝。
他們平時其實有經常來王城親眼看看朱棣真瘋還是假癲,只是穿著方面比較日常。
今天再進王城不是為了觀察,張昺腰間繫劍,謝貴自然是武將該有的打扮,另外的人為了不使朱棣警覺跟平時別無二樣。
他們靠近城門,喊了門,門也在“咿呀”聲中緩緩開啟。
有人上去跟謝貴搭話,城樓離得比較遠,再來是風也有點大,壓根就聽不見在說些什麼。
“是可信賴之人吧?”呂陽事到臨頭,緊張也就會問一句。
朱高煦在檢查自己的甲冑,聞言奇怪地看了呂陽一眼,走到一個小天井邊上抓住繩套,不走木梯也不乘吊籃,說一聲“我去也!”,話音未落,人已經一溜下去了。
好歹是燕王二公子,時間方面也不是太趕,安全一些用吊籃或爬木梯從天井下去不好嗎?非得玩繩降。
呂陽讓人看著點,自己則是上了吊籃,剛站穩下方已經傳來了城門關閉的聲音,隨即一聲怒吼出現,廝殺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