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朝廷與往日有什麼變化嗎?有,但是並不多。

覺得自己是張良、諸葛亮、李善長一類人物的齊泰,每天會去坐堂瞭解耿炳文所部和朱棣麾下大軍的動向,興致來了想插手出征大軍,理智戰勝了衝動,還是硬生生忍住了。

作為翰林學士的黃子澄每日依然會去給朱允炆讀書,有鑑於削番致使燕王造反,近期黃子澄給朱允炆講的是漢景帝怎麼對付叛亂八王的歷史記載。

“皇上較於漢景帝略有不同,漢景帝所掌兵源甚寡,八王合兵號稱百萬之眾,需仰仗梁王多也。”黃子澄這是提醒朱允炆還是要留心朱允熥這位兄弟。

畢竟吧?從朱元璋定下來的法統而論,朱允熥的生母是敬懿皇后,跟朱允炆是朱標後面納為續妃的呂氏所生是不一樣的。

在今年,朱允熥已經被封為吳王,只是並沒有就藩王,還留在應天不提,自由方面其實也遭到了某種隱性的控制。

朱允炆還是皇太孫的時候,沒有少被身邊人提醒要防著自己的那些叔叔,其中黃子澄就是“主力”之一。

現在好了,朱棣按照某些人的意願造反,他們以為撲滅叛亂是遲早的事情,把燕王滅了就輪到其餘的“塞王”,又開始引導著朱允炆要小心自己的兄弟,哪天就該提議像是對付那些“塞王”一般來對付兄弟,不是流放到養尊處優的王爺去了必死的地方,就是逼著造反再幹掉。

如果翻閱史書,他們這一幫人的所作所為跟秦二世時期的趙高有什麼兩樣?

然後,他們為什麼要唆使朱允炆那麼幹呢?原因就在於朱元璋制定的國策中,藩王是“藩籬”一般的存在,皆有財權和兵權。

有這麼一幫藩王在,就問一問他們心裡會樂意嗎?還怎麼去創造兩宋時期一切由文官說了算的環境嘛!

重新復讀了史書的朱允炆不知道是想到了什麼,說道:“朕需去旨,不使徵虜大將軍有傷害燕王之舉。”

黃子澄愣了一下,不顧直視“龍顏”有違儒教名臣的禮節,看清楚朱允炆那假惺惺的吝惜關切表情,琢磨明白那是要暗示耿炳文能殺朱棣千萬別手軟。

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要不然朱允炆不該稱呼“燕王”,應該使用“四叔”這種帶著親情的用詞。

有宦官通報,說是齊泰求見。

朱允炆當然是見的呀。

齊泰進來之後先行禮,隨後說道:“燕逆揮師南下,有奪取雄縣意圖。臣等商議,以為需命徵虜大將軍速速進兵,不使逆賊奪取雄縣,再使真定有失陷之危。”

以現如今兩個陣營的情況,真定確實是一個很關鍵的所在,一旦真定丟了的話,代表東北沿線很難跟中樞朝廷再有及時的聯動,並且一旦燕軍成功奪取了真定,順德府和河間府也將要面臨燕軍兵鋒的威脅了。

朱允炆思索了一下下,問道:“命徵虜大將軍,不可沿途滯留,速速撲滅叛軍。可否?”

齊泰還沒有說話,跟武職一點都搭不上邊的黃子澄搶話了。

“如今優勢在我,自是該當如此。”黃子澄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

雖然很不爽被搶了話,齊泰還是進行了附和。

眼見兩位心腹加肱骨大臣都贊同,朱允炆心想:“恰好跟暗示耿炳文殺掉燕王的旨意一塊發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