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諸夏豈有此類天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是著相,是爭寵之心態強烈啦!
這裡也不怪姚廣孝,努力了那麼久肯定不希望有誰出來攪局的呀。
另外就是明擺著的事,不管是北平行都司,還是大寧都司,該拉攏的人朱棣肯定已經早就在做,哪可能大禍臨頭才想到。
所以,朱棣讓呂陽去大寧都司算是拉攏那些指揮使的最後一個步驟,等同於即將動手的訊號,也是為了讓呂陽正式入夥。
留朱高燧在寧王朱權那邊?朱棣很清楚建文帝那麼做之後是逼有軍權的塞王做出選擇。而朱棣將朱高燧丟到寧王朱權那裡可以視作是給一個人質,為接下來的事情爭取更多的互信基礎罷了。
姚廣孝又講了一些話,提到建文帝已經讓朱高熾返回北平,再有七八天朱高熾也該到了。
這同樣是建文帝給朱棣的訊號:老叔啊,再不造反的話,你要來不及啦。
“建文竟然願意放大哥回來?”朱高煦看上去非常驚訝。
呂陽覺得自己也不能完全沒有存在感,開口說道:“如此行事,乃是為斬草除根。”
一家子整整齊齊最重要了,是吧?
如果朱高熾依舊待在應天,某天朱棣起兵造反,還能因為朱高熾在朱允炆的手裡,去幹束手就擒的事情嗎?不可能的嘛。
朱允炆可能想的是,認定朱棣不會束手就斃,造反是一定會幹的事情,哪裡願意讓朱高熾脫離事外,到時候滅了朱棣,順帶處置了朱高煦和朱高燧,肯定不樂意剩下朱高熾還活蹦亂跳的呀。
“呂施主洞察秋毫。”姚廣孝讚了一句。
理解是什麼意思的朱高煦一下子蹦得老高了,一臉兇惡又喘著粗氣,說道:“諸夏可有此類天子!?”
好像……有,也沒有?
比朱允炆狠辣的皇帝絕對有,只是辦事手法這麼糙可真不好找。
呂陽不喜歡“施主”這個稱呼,聽著明顯就是和尚有所求,自個兒必須做到有求必應似得。
“朝廷復井田之制,有此天子,何奇之有?”姚廣孝看著就像是個得道高僧,笑得老慈祥了。
話又說回來,等朱棣造反成功,登上至尊之位,不就等於姚廣孝得道了嗎?
恢復井田制是方孝孺的提倡,並且去年就迫不及待“成法”了。
而井田制已經被諸夏拋棄長達兩千年之久。
另外,方孝孺搞井田制的核心是再次均田,不是為了“仿古”而去仿古,著實是惹毛了一大批人,為朱棣的造反事業做了極大“貢獻”的。
當然,方孝孺估計不知道自己幫到了朱棣的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