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完了,被坑得不輕(第2/2頁)
章節報錯
本來建文連大寧都司都要從寧王手裡剝奪掉,相關的命令也已經下達,但是遭到了寧王用“邊患不止”的理由拒絕,也就是寧王抗命了。
而大寧都司制下的衛所並不止大寧衛,還包括了全寧衛和廣寧中、左屯衛、中屯衛等等二十二衛所。以上那些是呂陽出發後才知道。
呂陽雖然沒怎麼覺得冷,還是穿得很厚。
他出發後就極力“回憶”,記憶裡朱棣造反好像是得到了“朵顏三衛”的極大支援?
這又是影視作品或小說害人了。
朵顏衛、富餘衛和泰寧衛其實都是草原人或蒙化的女真人,算是曾經大元王朝的餘孽,他們只是不得已才依附大明,一直以來也是不斷反叛又歸附。
歷史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謀奪寧王麾下兵馬,裡面並不包括“朵顏三衛”。
畢竟,“朵顏三衛”已經不在寧王的指揮序列,平時也是羈縻而已。
另外,大明對朵顏衛、富餘衛和泰寧衛要有一個統稱,一開始是“泰寧三衛”,後面才改為“兀良哈三衛”,裡面無外乎就是實力強弱的變遷,才出現名稱的變更。
這個“兀良哈三衛”的確是追隨朱棣一起發動靖難之役,可能也立下了一些功勞,但是造成的破壞也許超乎想象的大,甚至一再左右橫跳,以至於朱棣坐穩了皇帝寶座,又在某次北征得勝之後進行清算。
“先往‘朵顏三衛’,再去大寧都司。”呂陽現在想的就是這個辦事步驟。
一行人裡面只有呂陽算是個外人,他卻是能夠拿隊伍的主意,通知下去之後只有朱高燧有意見,其餘人完全是一副怎麼說就怎麼辦的樣子。
朱高燧說道:“那幫蒙古人可不是好相與的貨色,帶如此之多銀兩前往,怕是……”
呂陽傻了才帶著全部的財富過去,說道:“你先行前往拜見寧王。我與高熙攜帶金一千兩、銀三萬兩,若干綢緞、首飾,分別往三衛處。”
朱高燧眨著自己的小眯眯眼,很是不能理解地說道:“三衛合兵不過數千,先生為何如此看重?”
啊?
是嗎?
朵顏衛、富餘衛和泰寧衛合起來才數千兵馬,開玩笑的吧!
不是說好了,所謂的“朵顏三衛”是朱棣麾下的造反主力,還是造反隊伍裡的王牌嗎???
話又說回來,朱元璋這人登極之後對麾下異族的剪除可謂不留餘力,一再發動大案要案,幹掉一幫老兄弟為孫子鋪路,沒少往裡面填異族的腦袋。
朵顏衛、富餘衛和泰寧衛要是能集結數萬兵馬,一定早早被朱元璋消滅了,怎麼可能留下來當禍害。
呂陽及時醒悟一些認知上可能出現了錯誤,嘴巴里說著“我自有主張”,腦子裡則是變得非常糾結。
到底什麼鬼啊?也就是“史書”不能信,影視作品和小說也僅能提供參考,真要信了不但會丟人,還可能壞了造反事業的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