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對錢的態度。

現在父親每次見我強調最多的都是自力更生,節約,會過日子,依靠自己生活。父親捐款都超過一百萬了,我們家還過著現在這樣平常的生活。我們蠻可以過得好一點兒。問他,他說:“不必多說什麼。你沒見過那些可憐的人,你給他們捐錢最終得益的是你。從心理狀態上講對你的品德、修行都是有極大的好處的。這種心理狀態上的充實和滿足與愉快是無與倫比的。”對爸爸這種做法我在缺錢的時候還是痛苦的,不理解,發了工資就想開了。但其實一直理解這件事的,偶爾有些鬥爭罷了。我見到爸爸八開的稿紙上寫四千個字,字比螞蟻還小,他說那是他最困難時候用的稿紙。他可真能摳。

佛經最重要的是善與緣

父親佛經講得很多,常給我們講《金剛經》《心經》。他自己把佛經當優美的哲學散文來讀。

父親說歷史上很多頂尖級的文化人物,都與佛經有緣。他們被博大的佛經文化征服了。父親被征服了沒有?我不知道。但是他對佛經有很濃厚的興趣是毫無疑問的。有時候他興之所至,會把家人親戚集中起來講佛經,談他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他這幾年給我發的簡訊最多的就是“悟”,慢慢地悟,變成一下子開悟。對人生對事情莫不如此。父親講得最多的,是他認為的佛教最重要核心的“善”與“緣”。

善是佛的靈魂。無論佛經還是自身的經歷都是教人為善以善為本。慈悲、關懷、愛護、幫助、友善……都是善性的社會關懷。這和儒教裡講的“愛人”,是文化渠道不同的殊途同歸。善到什麼程度算是善呢?善到完全無心,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去幫助。如果有意識地做善事也是好的。就算有私心雜念,它的社會效果也是好的,所以不用深究別人做事的動機。

“緣”是怎樣產生的?“緣”就是“因為”。父親說,佛經裡面有一個詞叫“阿賴耶識”。這個古印度詞說的是人的“第八意識”。中國人講到第七意識叫“潛意識”。古代印度人認為人還有第八種意識。這個詞在漢語裡找不到對應詞,因此只能用音譯叫“阿賴耶識”。比如單位新來一位同志,第一次見面,看上去這個人就很親近,好像很容易接近;或者一見就感覺“煩”,光看相貌就不順眼,這是唯物主義解釋不通的。但是這是阿賴耶識儲存的資訊導致的結果。不知何時何地他們之間肯定發生過什麼。這就是阿賴耶識在起作用,這就是緣。

所以佛經裡講緣,還要求人們經常做善事,以免在阿賴耶識裡面出現不良的資訊。

父親跟我講見了討飯的可憐人一定要給錢,其中有騙子也有不是騙子的,你幫助一百個可憐人裡面九十九個是假的,那一個你幫對了的就會把九十九個損失都彌補了還有餘。這是在培養你的性好尊重的人格。幫助人要量力而行,也不要給太多,要用自己的血汗錢來幫助,多多少少是有自己的,不要把自己搞窮反而讓別人再來幫助你。

只有用自己辛苦錢幫助出來的才是好的。

關於盜版

父親的書從1986年一直在出,也一直在被盜版侵犯,我見到一些作家對這一類事情表示異常憤慨。我們國家在打擊盜版的力度上也不夠大。父親的書被盜版了多少我不清楚,也沒有人能說清楚。

有一次他和人開玩笑說:“盜版的錢可以修一座飛機場吧。”但是我感覺父親對此沒有憤慨之情。他自己說他是“感情複雜”,盜版損壞國家利益,損壞出版社利益也損壞作家個人利益,盜版有這麼多的錯誤和不當,但是盜版對窮人有利。父親的書一整套《二月河文集》,豪華精裝版五百多元,最便宜的軟精裝也要三百多元,這是正規出版社的價格。這對於中產階層和小康家庭不算什麼,但對於一個進城務工的青年、對於一個低保家庭、對於一個下崗失業家庭是一個令人望而卻步的數字。無論富人窮人,讀書是一種社會權利,想讀書是沒有錯的,更沒有罪。盜版書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窮人讀書的需求,雖然排印質量有種種問題,但他一家幾十元把我父親的書買去,也算把我父親的書看了,父親為此感到欣慰,想社會總要用一種統籌的辦法來妥善地解決這一問題。

三個“天下”

我爸爸在吃飯時候說,他在大學講學,跟學生們講三個“天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天下老鴰一樣黑。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能期盼僥倖成功,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自己的成功。但我有自己的想法,看到很多幸運兒,有些人只因為有個好父母就能成功,有些人有好的社會關係也能成功,不需要費勁。人家都能免費,怎麼輪到我就不能免費?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沒用處,以為不過是說說而已,但是我的父親認為這句話最重要。我的爺爺說:“人生不得意的事情居多,人生對待自己感到不公道的時候居多,人生碰到不如意的事居多,人生能夠有一兩件順心的事情已經很不錯了。”人生的煩惱鬱悶是居多的。你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安慰自己呢?那就得這樣想:“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比如單位領導如果對我不好,可我又躲不開他。我就要這樣想,你能領導我幾年?你總不能在這裡一輩子吧!惹不起我躲得起呢!你總要走的,你不能限制我一輩子吧,我的命是上天是父母給的,你隨便拿不走。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去參加別的宴會,不在你這張桌子上了。有了這種思維可以逃離很多鬱悶。

天下老鴰一般黑。唐代柳宗元說過:“有生之初,人各有私,人各自利也。”因此,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走遍天下都是這樣。只是這種自私自利,不以損壞別人的利益為前提。這樣的思維就是正常的。一個人忙了一天,晚上睡在被窩裡還在想,“明天我怎樣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奮鬥?怎樣犧牲我自己,為他人做出更大貢獻……”這樣的人我不敢說沒有,但我敢說很少。至少在普通人的視野裡面極為罕見的。所以說我們不能指望別人犧牲他的利益來為我服務。我只能憑自己個人奮鬥和努力完成自己的事業,這個意思與“沒有免費的午餐”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