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說太陽山
章節報錯
小時讀到《太陽山》。這是一則童話,說是這座山上遍地黃金,人們可以隨便去撿取。
只是這件事只能在黎明前去做,太陽昇起時,沒有下山的人就會被曬死在山上。
聰明的人撿一點立刻下山,貪婪的人來不及下山那就死在山上。中國的太陽山在什麼地方?
很遺憾,我以為最高峰是在官場。我們的官位級別,也就像一座高高的山,金字塔形的,有著穩穩的基礎。
從村、鄉、縣、市……這麼一層層
“上去”,有著一層層的階梯式的攀登道路。在這座山上,只要你
“知足”,取得你應有的金子,大致可以說是安全的。規則可以說極明確,只有低頭撿金子,不看天的人,太陽出來,就會被曬死。
成克傑被曬死了,胡長清、慕綏新、戚火貴們就是這樣死的。還有成批次的人,在太陽臨出之際,剎那間逃到異國他鄉,成了吃金子利息的外國富公。
這算是暫時的僥倖。我信及他們的日子,絕不會比我們鄉里的放羊老頭或者城裡的板爺過得舒心自在。
因為他們頭上始終懸著太陽,一旦照到就完。人的兩種本性一貪婪與恐懼,在太陽山撿金子時的形態,表現得最為充分。
我相信洪昭光教授的話:貪官不長壽——那制約他長壽的要命因子太多了。
但我更相信,寧可不要長壽,撿金子撿到日上三竿的人,仍舊會我行我素,只要那山上有金子可撿,前仆後繼、視死如歸的人有的是。
這不是我說說或者執太阿之柄的人說說或嚇唬嚇唬就完事的事。我們的反腐手腕硬不硬?
與列國相比,我認為強度是夠的,然而強度與力度不會是一回事。秦始皇似乎一開頭就想到了這回事,他設御史,就是監督官員們遵守遊戲規則:太陽出山前必須住手——到後來無論世局怎麼翻雲覆雨,後人竟沒能有些許更易。
我們的紀檢和輿論批評也就是這個作用罷。我已經說了,腐敗與意識形態無關,任何思想體系的政權都有面臨
“社會糖尿病”的事兒。但腐敗與社會制約、社會環境卻是有關的。有這座山,沒這座山,山上有沒有金子,與撿金子的人數是有關的。
十屆人大修憲,有了
“以人為本”這個理念,但願這座山的山基有所鬆動乃至更移。